浅谈先发制人的典故

《先发制人》——

出处: 这则成语来源于《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解释: “先发制人”这则成语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发:发动;制:控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得到四方的响应。当时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今江苏吴县)。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已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的时候了。先发动的可以制伏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伏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

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朝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

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一前一后进入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

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

当时百姓本身就痛恨秦朝官吏,见项梁杀了郡守,都纷纷表示愿意跟从他,拥护他做会稽郡守,项羽为偏将。

项羽又去乡里亲友中招募了八千个青年,称为“八千子弟兵”,这支队伍生气勃勃,富有战斗力,成了项羽成就霸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