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刘强东“裁 员”发言,规模和科技的矛盾

京东作为目前国内电商行业的巨头,通过自身建立的差异化的优势让京东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并发展成一个多元化的大型集团,这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刘强东的色彩,大众媒体上的刘强东有很多标签,炒作、碰瓷、不知妻美等。你说炒作也好,你说是无心也好,刘强东对于京东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本文结合最近半年刘强东的 公开发言来看看京东刘强东对于京东未来发展的一些矛盾。

4年内成为国内电商B2C领域的第一、目前有161778名员工,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员工

地点:达沃斯

这次刘强东出席达沃斯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不论是宴请的人物,还是在达沃斯公开的发言,都透露出京东慢慢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方向(不论说是跟随阿里巴巴,还是说京东本身发展需要),国际化是体量到一定程度的公司必须面临的一个道路,但是京东的国际化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1、京东把自己的国际化分为两步:简单说就是引进来——走出去,刘强东介绍,京东国际化,具体分为两步战略。第一步,要把中国人喜欢的海外品牌带到国内,让中国人足不出国就可以购买到世界上任何他想要的品牌。第二步,会把中国优质的品牌带到国外,不过这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

也就是说京东目前想要规模化,国际化其实就是规模化的反应,事实上京东也的确在这样做


先说国内的规模化

其中最能反应的应该是京东重资产模式下的物流中心,截至3月31日,该公司拥有515个仓库和163000多名员工。

举例:

而且物流中心的成本持续拉高,这里我想引用曾在京东供职后成为盒马鲜生的CEO的候毅的论述

个人认为候毅的论述是没有过多偏见的,论述到了京东的优势同时也是自己负重的原因,假如京东还是在物流重资产上保持投入,不改变增长模式,那么京东面临的困境是比较大的,尤其京东是要改变自己核心优势的时候。

国外的规模化:

2018年2月15日消息,京东(37.17, 0.22, 0.60%)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称,公司计划最快于2019年在欧洲挑战亚马逊(1601.54,-1.37, -0.09%)公司,争取在几年内在欧洲变得无所不在。刘表示,京东将首先在法国推出其电商平台和配送服务,然后是英国、德国。

京东将在未来两年内至少投资10亿欧元在法国建立物流网络。相比之下,亚马逊表示,从2010年开始的六年内,公司已在欧洲投资了150亿欧元。京东还在近期宣布,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军美国市场。

刘强东称,他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实现公司半数利润来自海外市场,但是多数产品销售依旧在中国,这意味着京东将在国际市场扩展到电商以外领域。京东在去年剥离了京东金融,使其作为一个独立公司运营。

从这里的描述来看京东的实际行为上还是在押注物流,其实这不难理解,刘强东本身也知道,这样的过规模化是一把双刃剑,自营产品和高成本伴随而来,假如没有外在对手,京东可能有很长时间来专注在科技赋能电商物流,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对手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还有阿里巴巴赋能的传统零售商,

阿里巴巴赋能某传统零售一年的成绩单

在这样的环境下,京东的财报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还好有京东金融这样一些比较优秀的业务存在,拉动了京东的一些增长点,也许正是这样的痛点,刘强东在世界零售商大会上表示:京东未来十年将会把员工数量控制在目前的一半,至于有些媒体解说成裁员是有点不严禁的,其实刘是明白的,科技赋能是趋势,也是京东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做的,不仅仅是京东的电商、物流、京东金融也是需要跟随这个趋势的,但是实际呢?

京东不得不用过自建物流等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另外有不得不通过AI等技术改变自己,树立新的优势,这像两种相反的内功,我个人认为京东是要实现科技赋能的难度非常大,集中在以下几点:

1、技术投入和规模投入同时进行,内部会产生很多排斥反应,京东金融可以说在从金融转向技术上走出了一步,但是因为牌照等问题被动走出的,京东在金融技术上真的能比传统银行多很多优势吗?

2、人才难度,现在市场上的AI、大数据等相关人才其实是非常稀缺的,培养成本和培养时间也不是短期的JAVA培训班几个月能培养出来的,很多学历也是要求在博士以上,在仅有的人才资源上还得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互联网抢夺人才,难度可想而知。

3、建立一个相对的完善的技术人才团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人才,才能保证项目在目前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不然手慢=无,这样的技术输出还需要和时间赛跑。

4、从重资产模式转型到科技输出型肯定需要付出代价,还有伴随的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保证目前重资产模式的优势的同时通过一些取舍保证技术驱动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非常难熬的过程。

总结:京东目前面临的就是规模和科技的矛盾,尤其是本身不是想百度一样的技术型公司,百度的转型是有技术作为根基的,京东的技术可能跟百度还不在一个层次上,转型的难度其实比百度更难,在加上百度转型的领域至少没有落后太多,但是阿里巴巴的技术输出是已经有部分成功案例,也许留给京东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正是因为时间不多,才有痛下决心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