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大襄阳!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来了180米,周长7公里,最宽处达到250馀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 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护城河的变迁

城墙是沿护城河而建的,由城墙的形状就可以知道护城河的形状。现在人们看到的却是,古城墙大部分依护城河而建,从临汉门至闸口的长门(振华门)区域内,城墙距离护城河却有一段距离,而且这一段护城河居然出现在城墙之内。这究竟是怎麽回事?

  这是由於,明代以後,汉水河道有所改变,在现在夫人城的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水中脊头,导致它以下的流水变缓,泥沙逐渐沈积下来,时间一长,襄阳城东北一带便淤积出大片土城,从而造成这一段的古城墙不再临水。当时,明朝政府根据这种情况,也对城墙进行了改道,新建了大北门。由大北门向东,沿汉水至长门东北角便形成了一段新城墙,新城墙与古城墙所夹的部分就是现在的新城湾。其实,原来 的新城湾内有三分之一都是水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新城湾内有一个襄阳城内最大的湖,称为鉴湖。由於城市进程加快,鉴湖已不复存在。

襄阳护城河得到彻底的治理是在1986年,也就是襄樊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2年,市委、市政府对护城河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造。

护城河与襄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变它的水质,在“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在汉江上规划兴建一个新的水电站。在这个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护城河的水质问题。有关部门还计划建设两条引水渠,其中一条与南渠相连,这将彻底改变目前护城河的水质问题。

春天里,站在城墙上,风筝放得更高。拽着劲鼓鼓的线,望着空中的风筝,时而向左小跑,时而向右悠走,有时,将一张纸撕成圆圈,套在绷紧的风筝线上,让纸圈顺着陡峭的线,像风车一样滑向蓝天。有时坐在城墙上,把线系在脚腕上,放飞风筝,放飞欢乐。

城墙上,长满了茅草。刚开的茅草花,还包在嫩嫩的叶子里,不是朵状的,而是条形的,孩子们将它拔出,剥开叶子,露出细绒的花序,有滋有味地吃着。花有甜味好吃,根也不错,茅草根一节一节的,如筋,白白的,也是甜的。

城墙前的护城河,又宽又深。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潭。有的潭生长香蒲,这种植物开的花像毛绒绒的蜡烛,叶如青剑,捧着深红的蜡烛,挺立深水中,如一支军队在举行出征前的宣誓。有的潭边生长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城墙倒了,念头还在。是思念西出阳关的故人,还是战死疆场的勇士?无从得知。但那思念,似蒹葭,郁郁葱葱,生生不息。有的潭长满野藕,小荷才露尖尖角,亭亭玉立,抿嘴不语的,启唇欲言的,忍俊不已的,笑口常开的,千姿百态。田田的荷叶,玉盘溜珠,裙舞涟漪。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挖一节嫰藕,洗净咬一口,满腹清脆。

护城河的这次涅槃重生,注定会带来无限机遇的可能。

从襄阳老牌知名健身俱乐部"铁伊人"中走出,为追求身心俱静的"瑜美人瑜伽"创始人鲁艳女士,正是看中了这片闹市区中极致宁静的优雅环境,于七年前,选择了西护城河边襄阳人家的一栋五层楼,作为再次创业的出发地。

七年护城河边瑜珈修习的过程,让鲁艳与她的瑜伽会员们,早已将这项安静的运动,融入到襄阳本土的这一片大自然中,在水一方的这群佳人们,放下俗务,放下繁琐,在这水彩画一般美丽的地方,尽情享受放松,享受禅意,享受诗一般的生活。

鲁艳说,在她的骨子里,一直喜水,亲水,上善若水,所以她也一直向往苏杭的人文山水气息,但终究距离遥远。而襄阳护城河的四季变化,正好契合了她内心的渴望。自从将瑜伽馆落户这里,每天上班都是喜悦而惬意的,脱离了原来在钢筋混凝土环境中工作时的焦燥情绪。每天可以在楼上练瑜伽,读书,品茶,也可以在楼上倚窗眺望古老的城墙,清澈的河水,时光就这样静静地,舒缓地淌过。工作和生活在襄阳护城河边的瑜美人瑜伽馆主鲁艳,正如诗句所言"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就这样,从襄阳公园出发,我们沿着襄阳护城河,往荟园方向,过南门大桥,访襄阳人家,再到西门桥头,直至夫人城泵站,一路上,我们所看见的现在,我们所听到的从前,是否已经勾起你出行襄阳护城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