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甚至更为凄惨,为何后世不太同情

南宋立国之后,在宋高宗和秦桧的合谋下,将岳飞将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一代战神陨落之后,再也无法恢复中原故土。读史读到伤心处,莫过如此。但在南宋之前,还有一个刘宋政权,几乎同样的手段自毁长城,杀掉了大将檀道济,并且将他的十一个儿子一同处死。两相对比,为何在历史上知名度却低得多,叫冤的人少呢?

这要从檀道济的生平故事讲起,他出自寒门,自幼父母双亡,这在当时南北朝讲究门阀观念的时代下,很难有出头之日。不过在他投军没多之后,因为勇猛和他哥哥檀韶一起被刘裕发现。

刘裕东征西讨,缺乏的就是人才,檀道济在他的军中立下汗马功劳。讨平鲁山、诛灭卢循的历次战役中,檀道济都冲锋在前,后来又协助刘裕的儿子刘义符驻守京口,被封为冠军将军。

刘裕北伐之时,檀道济担任先锋,他如同一把利剑一般,所向披靡。所到州县,纷纷望风归降,洛阳、长安两都相继光复,史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这是东晋势力最大的时期,也是檀道济在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此后,虽然刘裕称帝,但天不假年,不久就身染重病驾崩。在他临终之时,将皇位传给十五岁的长子刘义符,并让徐羡之、傅亮、谢晦及檀道济四人为辅政大臣。

刘义符确实不是做皇帝的料,他不问国事,无论是百姓苦难、强敌来犯、天降灾荒、君臣进谏都统统不管。他只在意玩乐,据说他精通音律,好为游狎之事,活脱脱一个无愁天子。但是,他在位仅仅两年时间,也没有做过多么伤天害理、残害忠良的坏事。

刘裕临终前,叮嘱刘义符,四个辅政大臣中三位是忠心耿耿的,只有谢晦值得提防。没料到,这四人不按历史的常理出牌,完全不搞窝里斗,而是一拍即合,联合起来废掉了刘义符。在徐羡之的提议下,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当上了皇帝,史称宋文帝。

刘义隆是这四位权臣力挺上位的,刚刚登基之时,自然是小心谨慎,然而等到时间一长,就起了诛杀权臣以树立皇帝自己威望的心思。不过,他父亲的安排的阵容实在太过强大,文臣武将都面面俱到,实在不好一网打尽。

刘义隆转而分化瓦解权臣,他选择了檀道济作为自己的助力,极尽笼络。在完全取得檀道济的支持下,随后,刘义隆就是以擅杀少帝刘义符及庐陵王刘义真的罪行,宣布讨伐其余三人。最后,在宋文帝和檀道济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伏诛。

不过,对于檀道济,宋文帝也是很有顾虑的,尤其是檀道济的几个儿子都非常优秀,让人不由想起了曹魏家族、司马氏家族当年人才之鼎盛。但是,檀道济不同于其他三个辅臣的是,他是刘宋的屏障,有他在,北军才不敢南下,百姓才有主心骨。因此,宋文帝认为自己在世的时候,是可以驾驭檀道济的,暂时没有必要动手。

但是,偏偏宋文帝身体非常虚弱,经常昏迷不醒,好几次都让人以为他要驾崩了。宋文帝与彭城王刘义康的关系非常好,他病重的时候,就是刘义康代为管理国政,他的形势好转,刘义康又将朝政交给他。在宋文帝的一次重病时,刘义康因为他再也起不来,便按照以前的计划,矫诏将檀道济和他的十一个儿子一同杀害。

檀道济绝无反心,在他死的时候,他悲愤地扔下头巾大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南史》记载当时建康发生了地震,地上生出白毛,这是有大冤情的表现。当时的人传唱: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可以说,檀道济之死与后来的岳飞有极其类似的情形,甚至儿子还被牵连得更多。然而,檀道济却远远不及岳飞让人怀念和敬佩。这里当然有很多原因,但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在于檀道济毕竟和三大辅臣一同逼宫,这是不忠的行为;此后他又背弃了其余三人,此为不义的行为。所以,不忠不义的檀道济,自然不能和精忠报国的岳飞相比。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宋书》、《资治通鉴》、《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