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时期的“大议礼”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嘉靖皇帝是明朝诸多皇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从他十五岁登基为帝到五十九岁驾崩,总共在位四十四年,这在封建王朝的诸多皇帝中,在位时长是能排前十的。在他统治的这四十多年中,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政治事件,"大议礼"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大议礼"可以说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与新皇帝——嘉靖之间的一次较量,事件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性。
​(图片来源:百度)

事件的起因在于杨廷和要给小皇帝一个教训,之所以要给他一个教训,是因为嘉靖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就给了文武百官一个"下马威"。大臣们认为嘉靖要从皇太子的礼仪继位,所以要嘉靖从东安门进宫。可嘉靖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东安门进宫,表示自己是皇太子身份,而老爹却是刚死去的堂兄——正德皇帝,这是他打死也不干的,因为他是来当皇帝的,而不是给人当儿子的。于是表示自己要直接从大明门进奉天殿,但这些大臣都是老油条,那把这十五岁的小娃娃放在眼里,便堵在大明门不让他进,这架势就是看谁耗得过谁。嘉靖不吃这一套,直接以"这皇帝我不干了,谁爱干谁干,我回老家去"作为反击。于是大臣们慌了手脚,纷纷就范。这件事后,杨廷和觉得嘉靖年纪还小,耍耍小孩子脾气可以理解,但还是要给他一个教训,于是"大议礼"事件便呼之而出了。

嘉靖皇帝登基没几天,杨廷和便指使时任礼部尚书毛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内容大体是让嘉靖皇帝不要叫他现在的老爹——兴献王为爹,而应该叫皇叔,也不要叫现在的妈为妈了,而应该叫阿姨,从你继位的那一天起,你的父亲就是孝宗皇帝了,即弘治皇帝朱祐桯,末尾还告诫嘉靖,如果有人反对这个提议,就可以定性为奸臣,拖出去斩了就可以了。


​(图片来源:百度)

这道奏折让年轻的嘉靖十分恼火,满朝文武大臣都支持这个提议,所以也十分郁闷。郁闷的是自己当个皇帝,居然把爹妈都当没了?换着是谁也无法接受,更何况才十五岁的自己。此时的嘉靖很是无奈,因为他孤身一人,没有帮手,和这些大臣争论一通,均以失败告终,无奈的他只能让太监去请这件事的幕后人物——杨廷和。

他问杨廷和:"自己的父母还能这样认来认去的吗?"杨廷和回答说:"可以的"!嘉靖十分聪明,知道此时的杨廷和权势滔天,得罪不起。于是放下皇帝的架子和杨廷和商量要给自己的亲生父母一个名分,可杨廷和只是说可以考虑,然后向他行了个礼便走了。

嘉靖皇帝每天都在宫里等着杨廷和考虑的结果,可左等右等都等不来,聪明的他知道是没有结果的了。于是把要给自己亲身父母一个名分的旨意下发到内阁,要求内阁执行,可这道旨意很快就被杨廷和退了回来。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这这种现象在明朝却是可以的。因为明朝有规定:如果内阁觉得皇帝的旨意不对,内阁有权力退回皇帝的旨意,这种权力称之为"封驳"。


​(图片来源:百度)

当内阁将他的旨意"封驳"回来时,无可奈何的朱厚熜便意识到他虽然贵为皇帝,对很多事情却也无可奈何,连自己的亲身爹妈都不能认了。要想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还得靠实力说话。此时的他却没有任何实力可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认了,天下还有这样的事情吗?答案是没有的,因为他孤立无援,毫无办法,而这一切便是杨廷和造就的。

就这样,"大议礼"事件第一回合的较量便以杨廷和的胜利而告终。可事件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嘉靖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很厉害的帮手,毕竟作为明朝历史上最精明的皇帝,嘉靖也不是浪得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