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改编生活的人|专访《人生若如初相见》编剧贾东岩

导语

无论是未播先火的经典IP,强强联合的戏骨鲜肉,还是民国虐恋的经典剧情,都让《人生若如初相见》获得了不断攀升的点击量和较好的口碑。一部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离不开制作团队的精心打磨,更离不开编剧对IP的成功改编。

在曾创作《枪神》《雪女王》《勇士之城》《第一伞兵队》等作品的贾东岩看来,删改情节、调整人设,如何将“人物命运”赋予“时代背景”,怎样在“荧屏”与“原著”之间搭起“桥梁”,都是编剧在IP改编创作中需要面临的议题。

贾东岩认为,“生活即是经典,编剧是改编生活的人”。

《人生若如初相见》海报

博尔塔娜

首先,恭喜这部作品取得了非常高的口碑评分,网络点击也是一路走高!从早期经典的琼瑶系列至今,民国爱情剧可谓是经久不衰的电视剧题材,您认为这类题材为何能够始终活跃荧屏?

贾东岩

一个题材能够受欢迎,势必是因为它有足够的受众。爱情剧本来就是观众内心中一直比较期待的类型剧,之所以民国爱情剧会格外流行,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大家对爱情的这种体会往往没有那么的真切。

我们会经常说爱情在远方,人们不会在自己的身边去寻找爱情,往往是向更远的地方看。在空间上,像一些国内外风景秀丽的地方,会寄托大家对爱情的的追求,例如说:丽江古城、西藏。

在时间范畴,我们就要向更远的时代去寻找爱情。我们觉得民国时代是有真挚的爱情存在的。大家去看民国戏是希望既能够看到一种爱情,同时又跟自己现实生活有一定的疏离感,恰恰是这个疏离感才能让人感受到这种爱情的存在。所以民国剧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观众是要在不远处寻找一份和自己现在完全截然不同的陌生的爱情故事。

博尔塔娜

民国爱情剧从开始的主打“虐恋”,到融入“偶像元素”,再到“霸道总裁”入场,您如何看待民国剧的题材的变化和创新?

贾东岩

其实民国爱情剧,不论是“虐恋”、“偶像元素”还是“霸道总裁”,其实它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大。因为这种爱情剧的形式,一直以来都相对比较纯粹,比较单一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拍摄形式的更迭,而不是故事方式的更迭。

而现在的“霸道总裁”这种模式,其实是一个影视剧逐渐同质化导致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的创作者其实越来越不懂民国了,像《人间四月天》那样的作品没有了。看不到民国的苦难,以及那份被苦难滋养的恶之美,才会把“霸道总裁”元素放到民国剧里。我相信未来的民国题材会更贴近民国本身,创作者以一种对历史的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创作一些更有温度的故事,把民国的那种真实,还有那种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感觉都表现出来。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形式上的创新,但一切的创新,是来自于永恒不变的人性。

比如说英剧《唐顿庄园》、《翡翠鸟》,这些剧放到国内来讲,其实都有民国戏的特质,他们更多地是在刻画那种生活中的细节,把这些细节提炼出来形成一幅很精美的工笔画卷,然后在这个画卷的基础上去调色,将这些爱情的东西提炼出来,真正的感染和打动观众。否则的话,你永远只是一个壳子,而没有办法深入观众的内心。所以,真正的方向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工笔化。

《人生若如初相见》剧照

博尔塔娜

《人生若如初相见》改编自“匪我思存”的小说《迷雾围城》,“匪我思存”有着“悲情天后”、“虐心教主”的称号,在剧本创作中您进行了哪些改编?

贾东岩

我个人是基本不读网络文学作品的。当时接这部剧,也是因为想要买田中芳树先生的小说改编权。签了合同之后才看原著小说,确实很悲情也很虐心。但是原著跟电视剧剧本之间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鸿沟,这个鸿沟主要是体现在原著的价值观和电视剧作品倡导的价值观之间的一种差异。原著的一个特点是:它的主人公形象很阴暗,这构成了之前四年多里,几波编剧的改编障碍。首先,书中有情节是主人公把军港出卖给了日本人,也就是说这个男一号是有卖国行为的,这是我们政策上最大的不允许,也是民族意志上的不允许。

第二,男主人公和自己的二嫂两个人有通奸乱伦的行为,并且二嫂怀上了他的孩子。他又以只爱女主的名义,逼二嫂吞下了花露水自杀,一尸两命。这个行为无疑是电视观众,或者说我们普遍人性无法接受的。

第三,男主是一个习惯于家暴的人。其实五六年前,这种有强烈占有欲,对女主身心凌虐的剧,曾经有相当大的市场,甚至取得很好的收视成绩。十多年前,中国就拍出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五六年前,我们倒退了。家暴男披上霸道总裁、霸道公子的外衣,有着皎洁如玉的脸,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凌虐女性了。甚至还有很多女观众为之欢呼尖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女性独立意识和解放意识逐渐苏醒并加强,家暴就再也无法被观众原谅。不能讴歌家暴,这是我们作为编剧的一个思想底线,也是创作者肩负的责任。

第四,主人公一家兄弟三个,互相残害,主人公十岁就把大哥暗算成残疾。兄弟相残,没有正面形象,这种观念是有极大审查风险的。

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去进行系统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其说是剧情上的,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并不是说原著就不好,它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都有很多闪亮的地方。并且在创作层面上,作品展示的也必然是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她所能看到的真实。但确实,这个导向不符合目前的要求,所以不得不下斧凿。

我看了一下评论,从目前的反响来看,基本上对于这个改变都是认可的,观众都觉得这样的三兄弟更阳光更可爱,而且更加能够去感染和打动他们。能传播一点正能量,我是感到欣慰的。

博尔塔娜

《人生若如初相见》有着复杂的历史、人物背景,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参考历史原型?在剧本创作中如何还原历史?

贾东岩

原著看似民国,但其实选择了一个架空的时代作为背景。在其三部曲中,最终承军军阀慕容家剿灭了革命党,完成了建立独裁政府的伟业。这种背景形态,显然是过不了审查关的。

我们尽量把故事还原民国的气质。原作已经有比较丰满的形象,各具棱角,不可能一一地对应在民国的每个军阀身上。我们就只能是把民国的时候那种精神气质先提炼出来,再一点点的注入到每个角色当中。像剧中的用毛线团做譬喻,就是源自军阀孙传芳。故事开篇的火羊计,看似搞笑,其实却是直奉战争的真实战例。像文胆一类的称谓,也都有其根源、原型。

民国是个很有趣的时代。当时的军阀都经历了晚清的覆灭,心中最庞大的王朝在一瞬间消失了,而他们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此刻,他们面临着一个可怕的局面,那就是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可做什么也都是错的。他们只能任性的执行自己的主张,再反悔,再执行。他们大多都有姻亲关系,这边打仗,那边喝着喜酒。

表面是荒唐,内里是无常。

正因如此,当时的政治思想就更加混杂。我们选择了1921年流行的两种观念,一种是军阀间提倡的联系“联省自治”,一种则是北京政府和广州政府提倡的“祖国统一”。我们将它作为当时的一个主话题,再把这些人分列入两大阵营之内,由他们来给时代翻云覆雨。

《人生若如初相见》剧照

博尔塔娜

民国爱情剧往往拥有历史时局与人物命运两条主线,您认为在剧本创作中如何处理好“儿女私情”与“历史时局”的关系?

贾东岩

在民国时代,“历史时局”和“儿女私情”是无法分开的,因为一切事情都肯定裹挟在时代里。在民国爱情剧中,一定是把时代埋的深,然后把儿女私情放在上面。剧中人物的情感牵涉在时代当中,随着时代变化去改变。时代是一种强风,爱情却非常脆弱,这就是民国爱情题材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我们要表现的是什么呢?就是表现“脆弱的爱情”对决“强烈的时代”时那一瞬间散发出的光芒。胜,则是光芒,败,则是破碎。无论是哪一种,我们要抓住的都是这个瞬间。

所以处理好“历史时局”与“儿女私情”关系的核心,是寻找一场冲突,这个冲突一定是深入到角色内部的,而不是外在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时代所形成的。这就是英雄在对抗命运。战胜了是喜剧,战败了是悲剧。

时代就是黑夜的海,人物性格就是各自的方向。编剧要写的,就是人物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博尔塔娜

《人生若如初相见》中“易连恺”“秦桑”两个角色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您认为这两个角色有哪些特点? 韩东君、孙怡在剧中的表现如何?

贾东岩

我曾经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上说,不是“演员”的诞生,而是“角色”的诞生。

这两位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都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韩东君是一个非常阳光有能量的演员,现在很多演员是偏阴柔的,而他无论是性格上的明朗,还是表演上的外放,都让他成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演员。近些年来各种IP剧角色都倾向于轻佻浮华,不适合让演员去发挥自己的演技。因此韩东君一直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这次,他抓住了易连恺这个角色的灵魂,他体现的越阳光,对于故事的结尾来讲,那种冲击感就越有力量。

至于孙怡,她也是很棒的,她能放空自己,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剧组很多优秀的老演员,比如说方中信、赵亮、邵美琪、侯勇老师,他们无一例外都对孙怡的表演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孙怡不去刻意的让自己有过大幅度的表演,瞬间就能把角色很细腻的一面展现出来,她让秦桑这个角色大放光彩。

总之我觉得这两个演员都是达到了我的预期。

博尔塔娜

近期热播的《人生若如初相见》《独孤天下》两部作品都是何澍培导演的作品,您与何导的合作如何,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贾东岩

何澍培导演是很优秀的导演,跟他合作我收获良多。何澍培导演在业务层面上,他的光影非常美,对于文戏的把控很到位,演员表演上的细腻,还有那种对于观众情绪的掌控,都是来自于他炉火纯青的调度。

但我更要强调和学习的,是另外一点,他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整个剧组里,这些演员之间没有过一点矛盾,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天都很欢乐,这一切是因为何澍培导演的引导,他永远能把现场的氛围变成一团和气。

电视剧是一个艰辛的拍摄过程,士气是关键。评价导演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这个导演的镜头,还要看导演如何处理片场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一部戏更加顺利,更加流畅的拍完,而且拍完之后大家对这部戏的回忆都是美好的,能过了很久,还想念这部戏。

《人生若如初相见》剧照

博尔塔娜


近年来,影视行业迎来了IP热潮,但是IP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很难获得原著粉丝的认可,您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贾东岩

我把它概括为一个小故事。有一名旅行者来到了一个地方,他很饿,但身上没有任何食材。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把斧子说,“我能用这把斧子煮一锅汤”。人们都不相信,怎么能用斧子煮汤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如何用斧子煮汤。在煮的时候,旅行者说,“我觉得里面要是放一点火腿味道会更好”。另一个人说,“我这里有火腿呀,可以放进锅里”。于是接下来鱼呀鸡呀,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放进了锅里。最后这锅汤煮了出来,大家喝过之后说,“这汤确实好喝”。那么汤是什么汤呢?是斧子汤。

IP是什么,IP就是汤锅里的斧子。有很多大IP都失败了,也有小IP却成功了。为什么呢?因为IP本身并不重要,创作过程中的编剧、导演、演员才重要。找到了好的编剧、导演、演员,就相当于锅里放进了肉,这锅汤一定好喝。但如果找的是差的,那无论如何这锅汤都不会好喝。

很多时候,编剧、导演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相声《扒马褂》里的问题,比如马是怎么掉进茶碗里淹死的,大风怎么把井刮到墙外的,编剧疲于把这些话给圆上,就没法专心讲好一个故事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IP都是斧子,像二月河的帝王系列,路遥《平凡的世界》还有麦家的《风声》,这些IP本身就是火腿。

博尔塔娜

在IP影视作品普遍不被观众看好的情况下,哪些因素促成了《人生若如初相见》这部剧的高口碑呢?

贾东岩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演员演的好,导演团队用心拍,就是这些元素形成了高口碑。不用心的势必是低口碑,用心的就一定能赢得高口碑。现在的口碑也不算很高,豆瓣七分多。我之前的剧在豆瓣是8.3分。

我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让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可以去豆瓣给《北平无战事》打分,因为这部戏的创作手法,很多是因循自当年对刘老师的学习。但我们只学到了几成,如果大家喜欢,就去给《北平无战事》打五星,那才真是应该获得好口碑的作品。

博尔塔娜

近些年影视行业版权问题频出,《人生若如初相见》也曾遭遇版权纠纷,对于影视版权您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

贾东岩

版权是一个法律概念,版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接《人生若如初相见》这部戏的时候版权没有过期,到剧本改完时,版权也还没有过期。但是片方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推迟,产生了跟原著“匪我思存”之间的版权纠纷,最后形成了一场官司。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观点是尊重法律,如果法律认为这部戏侵权,那这部戏就是侵权。法律判定停播,那就该停播。法律的尊严,高于个人的情绪。

目前一审结束之后呢,法院判的是侵权,但不停播。还在等待二审判决,无论是什么结果,我都会支持认可。

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法律就无法受到尊重,就无法体现法律的意义。和原作者一样,我团队的编剧武瑶老师最近也遭遇了侵权。所以大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签订好期限,所有东西一定要遵循法律。因为在法律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然人。千万不要有自己很特殊,跟别人不一样的心态,那就错了,骗子的合同,就是专骗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因为法律面前,谁也不特殊。你是名编也好,大神也好,法律面前,和小透明一样,都是普通人,最终能依赖的,就只有你手里的合同。

博尔塔娜

编剧是影视剧的源头和根本,但目前国内影视行业中,编剧的地位相对较低,您认为要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贾东岩

我很喜欢一个美国的片子《丛林里的莫扎特》,即使你是一个莫扎特,你也一定是在现代都市的丛林当中的。你要想在这个群体里生的生活下去,又保持莫扎特的艺术特征,那你就必须遵守丛林法则,在丛林中去生存、壮大自己。

我以前是只做编剧,后来我发现编剧在创作链条中话语权是不够的,原因其实不在于编剧的地位是不是低下,而在于我们的影视创作结构,是剧本全部完成之后开始进行拍摄,而在拍摄阶段的时候,编剧往往和拍摄其实是两个作战系统。

变成两个作战系统之后,编剧自然是被隔离的。所以我选择采取的方式是直接介入制作层面。例如说我在《勇士之城》、《人生若如初相见》、《雪女王》等项目中,都是除编剧外,还有一个监制的身份。我需要这个身份来和来和这个制作体系去探讨,因为监制是一个制作体系内的职位名。所以如果有能力,那你就去多做两个岗位。那在剧组当中,编剧就会变得更加重要。编剧改变自己的改变地位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不停的去增强自身的力量,让自己对整个业务链条更加熟悉。

剧本是一剧之本。编剧一定要有自己的这种坚持和傲气,只有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剧本是一个不怕刀劈,不怕斧砍的剧本的时候,你的位置就一定特别高,因为所有人都会尊重专业、有本领的人。

《人生若如初相见》剧照

博尔塔娜

作为编剧界的前辈,为大家分享一些从业经验吧?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编剧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贾东岩

编剧需要有的素养的话,主要是三点。第一,对自己的自信和决心;第二,就是一定要有很高的配合度,你要把你的东西成功地传达给对方,是一个互相沟通的过程,这是编剧及有及重要的一个技巧。第三,编剧要找到自己想要去表达的东西,有一个渴望倾诉的灵魂。

拿改编来说,广泛意义上来讲,所有的原创都是改编,我们都是在改编自历史、改编自生活。我们是改编生活的人,生活即是经典。等你有了这样的责任感,有了必须去表达的意愿的时候,你就能做出一个自我的表达。

有了自我的表达才能叫编剧,如果没有自我表达,那就一定是枪手,因为你没有灵魂。

结语

对于编剧养成的秘诀,贾东岩表示,第一,对自己的自信和决心;第二,就是一定要有很高的配合度,你要把你的东西成功地传达给对方;第三,编剧要有一个渴望倾诉的灵魂。不要做枪手,要做一个有灵魂的编剧。

影橙Club·微课堂学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