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炉战法”一个很霸气的名字,但只成功一次

在时任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个新的战术——

天炉战法

按照薛岳的解释,天炉战法就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采取“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手段,逐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后在决战地带,采用优势兵力一举实施反包围反围歼,将敌人彻底歼灭掉。

该战法因为如同在炉子中炼铁,又好像慢慢炼丹一样所以得了个天炉战的名字。

在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薛岳领导中国军队和日军在长沙进行了四次会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前三次,都是以中国军队获胜结束战斗。

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使用独创的“天炉战法”,我军以17万兵力迎战12万日军。最终,日军伤亡56000余人,被俘虏。

任何好战法,都只能用一次。“天炉战法”也是如此。

到了1944年5月,日军第4次向长沙发动进攻时,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

一是第十一军司令官换成了横山勇。别看人家名字中有个“勇”字,他可不仅仅只有勇,还有勇有谋。

这个横山勇,仔细研究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拿出了“天炉战法”的破法。

破法就是日军的第二个重大变化:这次进攻,横山勇集中了8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强大兵力。

面对日军的两个重大变化,薛岳则还是没变,老办法上阵--“天炉战法”。

事实证明,老黄历翻不得哟。

第四次长沙会战一开始,日军就以8个师团并头并进,在两翼得到了有意识的强有力的保护后,36万兵力在宽度约120公里、纵深约50公里的宏大范围,向中国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在这样的强势碾压之下,啥材料制作的“天炉”,也会被碾碎的。

果然,战至6月16日,长沙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