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人都争着做衣冠禽兽,为何现在却憎恨无比

现在要是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你可能会暴跳如雷,那也说明你在别人眼中实在是太可恶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古代衣冠禽兽可是人人争着想做的!

衣冠禽兽在现在的词典上意思就是说某个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比喻品德败坏了极点。

先来看看衣冠禽兽的源头,明朝朝廷有规定:文官官服绣着禽,武官官服绣兽,官级大小不同,绘绣的图案也不一样。文官官服上绣的都是会带翅膀的飞禽,从一品官员到九品官员绘绣图案依次为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鸳鸯、黄鹂、鹌鹑。武官官服上绘绣的图案都是雄壮的走兽,官员等级从高到底依次绘绣狮子(一、二品)、虎、豹、熊、彪(六、七品)、犀牛、海马。这也就成为了后来的“衣冠禽兽”。

在这时的衣冠禽兽是让人羡慕的,可以说在当时几乎人人都想争着做衣冠禽兽。可能你会说明朝官员最不好当,很多官员都是提着自己的脑袋去上朝的,根本没有多少人想当官。那你就错了,京官是不好当,但是地方官却很多人争着想当。但是又是为何,这个词就变成了人人避之的贬义词呢?

“文死谏,武死战”是文武官员的最高境界。大家都知道明朝中期宦官干政时就在走下坡路了,在这时,文武官员这样的最高境界已经不复存在了,用“文官贪财,武官怕死”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明朝中期文官为财,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武官怕死胆小,劳民伤财,所以老百姓就将这些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为“衣冠禽兽”。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衣冠禽兽就变成了一个众人避之的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