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观察」东风日产:15年来花都梦

文|李铁铮

东风日产自2003年成立至今,已整整走过了15个年头。

回望这15年,东风日产既经历过发展时期的低谷,也经历过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一路走来,可谓可歌可泣。

从初创时期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产销百万,产值达1600亿,用户保有量接近1000万的行业佼佼者,东风日产的成长,真是不敢想象,也难以置信。眼下的成绩,是市场的认可,更是实力的见证。

光阴的故事

谁会想到15年前在广州花都工业园区成长起来的东风日产能有今天的成绩?

我们看到今天东风日产技术中心(AEP)2016年底落成的大楼,这座拥有1300位技术人才且承载着东风日产发展命脉的机构,成为日产全球研发的重要力量时,谁又能想到15年前,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初创时“东挪西凑”的工程师还不到70人的情形?那一年是2003年8月。

我们看到今天东风日产“智联+”车联系统的应用,这套专为中国用户定制开发的车联网技术,顺利在最新劲客智联版上应用且今后要在东风日产主力车型上普及,还要反哺日产全球,双方形成这种后合资模式范本时,谁又能想到合资之初,双方因车间保险丝烧了而被日方要求写一份分析报告并要做全面检查时那种因双方执行文化冲突,那种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带来的痛苦之情?

我们看到今天东风日产自2015年步入百万销量以来,已连续三年实现跨越百万销量的合资企业时,谁又能够想到,在合资第二年,在市场骤增的情况下,销量不升反降,导致东风日产宣布停业整顿一个月的困境?那一年是2004年10月。

我们还看到今天的东风日产“融合、创变”的企业文化,其中“文化和技术”被视为东风日产双核驱动发展路线,也被视为东风日产未来事业发展的指南针时,谁又能想到也就是合资第二年,在东风日产宣布停业整顿一个月之余,双方深刻反思,探讨根源之后,双方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在合资,双方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达成共识,并确立《东风日产行动纲领》,行成“合心”真正实现“一个团队、一个信念、一种声音”来指导双方发展的情形?那一年是2005年1月。

正如一曲《光阴的故事》中唱到的那样: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用这句话来概括东风日产过去15年的光阴故事再恰当不过。

东风日产今日的成功,不和别人比,单就和自己15年相比,已知足,感恩。是时代成就了东风日产。正如东风日产常务副总经理陈昊挂在嘴边上的话:“东风日产是时代的幸运儿”。的确,东风日产感恩这个时代,同时也感恩自己的努力。

我的未来不是梦

真是,我们只看到今日功成名就的东风日产,却无法想象这15年来成长的辛酸和痛苦。从另一面可以看出,东风日产的成功,其实也是企业文化上的成功。

15年来,东风日产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共创价值共谋福祉”的企业使命、“经营质量比规模更重要”的经营哲学、“领先半步”的竞争策略、“崇尚挑战、渴望成功”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做事文化,以及“互相信赖、彼此欣赏”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快乐文化等,就是这样的文化赋予了东风日产灵魂,让它有了思想,始终明白:我是谁?我的发展方向在何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下一个15年的起点上,保持自我再出发,东风日产又如何在竞争更激烈、更智慧、更立体的市场环境中胜出?陈昊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和技术:文化要传承,技术要创新。”

他解释说:“技术是东风日产这艘大船远行的动力,文化则是它的压舱石,保持定力,精准出发,才能保证我们最终达到目的地。”

的确,“最不像合资企业”的合资企业,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成就了今天的东风日产。没有文化上的成功,技术也就无法落地。若说“技术日产”是企业外在一面的话,那么“文化日产”就是内在的一面。

所以,从东风日产“I³计划”的发布,到如今的“智行+”车联系统,以及即将上市的轩逸·电动在动力技术的导入应用,还有日产在ProPILOT、ProPILOTPark等自动驾驶技术也将陆续导入应用,无不彰显出东风日产顺应时代发展,并依托日产全球研发实力,领先半步的竞争策略,才有了今天东风日产倡导的“人·车·生活”的美好出行构想。

15年弹指一挥间,在广州花都基地成长起来的东风日产,已是青春少年,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眼前有着更加清晰的目标,脚下的步伐矫健而又有力,大声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意气风发,呼啸而去。

东风日产去年发布了:“到2022年,挑战合资品牌TOP3的事业计划”,具体为:到2022年,东风日产年销量目标达160万辆,在合资非豪华阵营中市场占有率超过12%,盈利能力达到行业前三,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均进入前三。

而今年是东风日产最为关键的一年。首先是东风日产新中期事业计划的元年,也是东风日产智行科技行动的元年,是品牌由年轻化走向智能化的元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下一个15年,相信东风日产的花都梦更绚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