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就纳粹登上权力之巅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本已外债累累、民生凋敝的战败国德国。面对空前严重的危机,软弱无力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回天乏术。1928年~1933年先后更换4届政府,各届政府都无法克服财政困难和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社会动荡不安。国会大火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德国法西斯势力兴起。德国纳粹党首领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制裁的不满情绪,以及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更为困难的处境,四处宣扬“生存空间论”、“种族优劣论”,提倡“领袖原则”的独裁统治,肆意攻击左翼势力,大力宣扬重塑德国的昔日辉煌,逐渐取得了多数德国人民和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1930年9月,纳粹党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政党。1932年,纳粹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出动参加竞选。一些处于绝望中的小资产阶级、公务员、大学生,以及一部分农民和失业工人成为它最有力的支持者。1932年7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130个席位,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纳粹党最终在垄断财阀和多个右翼政党的鼎力支持下获得权力。1933年1月,德国纳粹党首领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开始在德国建立独裁专制统治。​
​希特勒出任总理后,很快组建了内阁“民族团结政府”,但纳粹党在议会584席中仅占有196个席位。希特勒并没有满足于登上总理宝座,他的目标是将其他政党排挤出政府。1933年2月,总统兴登堡宣布解散国会,并决定于3月5日进行新一轮国会选举。为了使纳粹党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开始利用职权打击其他政党,并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在群众中影响日益扩大的德共。2月27日,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以打击德共。

1934年8月,兴登堡总统去世,内阁立即宣布一项法律,规定总统职务与总理职务合二为一,自此,希特勒获得了总理兼国家元首的桂冠,并掌握了国防军的最高统帅权,成为不受任任何法律约束的独裁者。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图片来自网络,请关注已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