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两次评价诸葛亮,哪一句才是实话?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曹操统治魏国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曹操曾经这样评价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故而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司马懿的任用充满了警惕心,更是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也造成了司马懿大器晚成的事实。司马懿死后被其子晋王司马昭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又追谥号为宣皇帝。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刘备统治蜀国的丞相,一系列诸葛亮的传奇故事更让诸葛亮在民间的声望极高,死后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观天象、定天下三分之势,已经被罗贯中所神化。

在三国鼎立的中期,诸葛亮所主导的北伐中原时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手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木牛流马”、“空城计”、“骂死王朗”、“空城计”和“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展示了诸葛亮的高明才能,而作为对手的司马懿在这其中往往仅被作为一个重要的配角。

然而实际上,在与诸葛亮北伐的对手中,司马懿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极高素养,面对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临阵对司马懿的极尽羞辱仍然假借君命极度容忍,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睿智与坚忍的大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史书中都堪称绝代才智的诸葛亮,身为其对手的司马懿又如何评价诸葛亮呢?根据史书的记载,司马仲达曾两次评价诸葛亮。

第一次评价发生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时,司马懿在一封书信中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诸葛亮志向很大然而没有机会,谋划多而决断少,喜欢用兵打仗却没有足够的权谋。虽然领兵十万前来,已经落入我的圈套了,我击败他是必然的。

第二次评价发生在诸葛亮陨落五丈原之后,司马懿到诸葛亮驻扎军营的地方查看,“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司马懿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俗话说:“事出有因”,司马懿为何这两次评价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们来分析这两次评价的背景。第一次发生在诸葛亮活着且与司马懿正两军对垒的时候,也许出于坚定自己的军心,司马懿给出了褒中带贬的评价;第二次发生在诸葛亮死后且蜀军撤退之后,司马懿查看了蜀军所留下的营地后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也许背后隐含有“诸葛亮虽是奇才,不也是被我击退了”之意。

对于这样的两次评价,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真正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