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对普通话那么执着?

热狗热巴


提问者的背景我不知道,但走遍北方各省,觉得提问者实在是太不了解北方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奇怪的误解。

一一列举长江以北各地平日讲话,就可以清楚这一点。

人口差不多一亿河南和山东,加在一起,就将近两亿人,对于自己的方言那叫一个执着,无论到哪里,几乎都是满满的乡土气息,连中小城市也是如此。就算是济南、郑州、洛阳、青岛这些大城市,也还是方言为主。大概只有学校、机关、医院这样的地方,才会有比较多的普通话。

河北、天津、东北这些地方,才是讲普通话比较多的地方,但唐山话外地人能听懂的恐怕不多,河北南部,方言接近河南话,天津和东北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调和用词,也是方言,只是跟普通话更接近而已。

山西、山西、甘肃、内蒙几个地方,也到处都是方言区,有时候隔几个山梁,就听不懂的,也不是没有。反正我去山西,听山西话就没听懂过几句。普通话也就是在大城市多一些。

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就不用说了,没什么可执着的,倒是在青海、新疆的城市地区,原本汉人比较少,现在变成移民为主,倒是主要讲普通话。

这么看看,你还能说北方人执着于普通话吗?但到外地去谋生,见到不同方言区的人,有时候讲普通话都听不懂,更何况方言?所以,出外的人,最容易沟通的还是普通话,南方人不也是这样么?

所以,根本谈不上执着不执着普通话。倒是方言,反而是真正被大多数人所执着的,无论北方南方。


考贰拉


现在的北方汉人其实就是“五胡乱华”时遗留的被汉化的胡人后裔,你可能从外貌上区分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可是你能从外貌区分北方汉人及滿族吗?这就是铁的证据!以前上英语课时老师解释“普通话”英语为什么是mandarin时说来源于葡萄牙语“满人的语言”,清代称“官话”,民国称“国语”,解放后称“普通话”,其实都是mandarin。


游客154130789


我觉得北方人,有时候听不懂南方人说的普通话,那才才叫执着。是对标准普通话的执着。

以前上大学隔壁班有个女同学,北方来的,她是真的听不懂南方人讲的普通话。刚开始的时候,翘舌音,后鼻音,稍微说不准一点,她就表示不懂你在说什么。

而且南方人在一些表达上可能也不太标准吧,这会让北方人一开始觉得陌生。比如,南方的铅笔不见了,可能会说“铅笔掉了”,北方人听到会跟你说:“掉了就捡起来啊……”其实她是不知道人家想表达的是铅笔被弄丢了,而不是掉地上了。

在一些有点陌生的语境,再加上一些不太标准的发音,一开始刚来的北方人听南方人说话会有点吃力。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娱图师师


拿普通话做文章,和拿南北方做文章,再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文章,其原形都不过是地域歧视,很无聊的。做这种文章的其实是在自贬智商。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和“普通话是胡人学汉语没学像”都是强不知以为知的信口胡说。

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在基因上确实有所不同,但这是汉民族向南移民的历史痕迹。现在说起北方话有通古斯痕迹、南方话有侗台痕迹,就会招来勃然大怒。其实,北方民族一次次南下和历史上不止一次的“南渡”,都既会驱赶原住民又免不了发生民族融合,特别是语言融合。所以在北方话里找得到通古斯遗存、在南方话里有侗台语遗存,都是“没有才怪”的事。只有不懂这一点的人,才会说出“胡语”、“南蛮语”这样的昏话。


手机用户62830801642


一个原因是方便交流,主要原因还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老家是哪的,因为有很多小地方出来的人去大城市工作难免有怕被人瞧不起的想法,所以普通话是最好的隐蔽方式。

大城市的人普遍比较排外,外地人一口浓重的乡音也许会让大城市的人瞧不起你,也会让他们的优越感更加强烈。

举个例子,有的人去北京待了几年后回老家跟同学朋友说话都是一股京腔,在外地待时间长了他们自己打心眼儿里都以为自己的北京人了,所以并不是不会说本地方言,而是打心眼儿里不想说,因为自己的老家实在太穷,不愿意回来了,有的在外地混的还不错的,打心眼儿里就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老家是哪的了。

可能有点儿偏激,见谅!


没事多运动


不是执着,而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


天鹅之城


没什么执着不执着的,怎么沟通方便怎么来。像我们新疆大多都是祖国五湖四海来的人,少数民族多,方言可以说全国四面八方的都有,为了便于沟通肯定是普通话最好,所以新疆的学校都是普通话授课,人人都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然而在家里或私下里还是讲各种方言或新疆本地汉语夹杂有些少数民族词语,形成独特的一种语言。


四月蔷薇6643


不是说有多执着,而是感觉现在人口流动性强,在一个城市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如果都用家乡话就很难交流,普通话是一种简单快捷的互相交流语言。推广普通话也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更是中华民族的进步,方言可以保留和传承,但普通话更应该普及,因为有了普通话在生产和生活上能让我们更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