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漆器之秦代漆器的特点及其文字与符号

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批漆器来看,秦代的漆器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首先是器形丰富,有圆盒、孟、双耳长盒、圆奁、椭圆奁、筒、凤形勺、匕、扁壶、卮、樽、耳杯盒、耳杯、杖等十几种。其次是所出土的各种漆器,除了少数几件出土于棺盖,其余均出土于头厢,反映了秦人用漆器随葬的风俗习惯。

秦代漆器以生活日用品为主,有的模仿动物形象和青铜器、陶器的器形。器物中以耳杯最多。耳杯从春秋战国以来就很流行。秦代的耳杯均为椭圆形、新月形耳、平底,形制大致相同,但规格有别。圆漆盒、双耳长盒、圆奁等也都是秦代漆器中常见的品种。

圆奁在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比较普遍,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秦代也大量制作和使用。双耳长盒虽然在秦代比较多,但在秦以前的漆器中却未见过。秦代漆器中的漆匕,实际是由武器中的匕首演变而来的,并非实用品,只是用于陈设、舞蹈以及陪葬。凤形勺则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

秦代漆器基本为木胎,胎骨制作方法主要有挖制、卷制、斫制三种。装饰上广泛采用植物纹样、自然景象、几何纹样。反映宴饮、歌舞场面的虽然较少(如江陵风凰山秦墓出土的漆梳、篦),但在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线条的处理上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水平。朱、黑、褐三色是秦代漆器最常用的漆色,金、银两色较少见。一般容器是内涂红漆,器表涂黑漆,也有少数是内外均涂黑漆。大部分器物还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鸟头,鸟云纹、凤鸟纹、鱼纹、梅花纹纹、卷云纹、几何纹等一十多种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优美生动,构思巧妙,线条流畅不滞,至今仍艳丽如新。

秦代漆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都有文字和符号。据不完全统计有“市”、“咸亭”、“素包”、“士五军”、“告”、“章”、“介”、“张”、“上造”、“宦里”、“路里”、”钱里”、“大女子口”、“许市”、“中乡”、“郑亭”等。从其制作方法来看,主要是烙印、刀刻、针刻和漆书。

同春秋战国时期相比,秦代漆器在品种、器形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制作更加精美并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秦代的漆器产量很大,商品生产的性质明显,促进了漆器新工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