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作为一个70岁的老人,在离开政坛10年之后,他居然谋反了

忠臣司马懿

司马家篡魏,无论怎么讲,都是一点正义性都没有。

因为“魏主”并无过错。

司马家是河内大族。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而司马懿入仕很晚。还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一直到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打完官渡之战,天下大势已明。建安十三年(208年),才遵从曹操的征召为上计掾(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可以说,司马懿不是曹魏的元老。人家创业天使轮,A轮B轮都结束了,功臣元老都排定了。你一个外姓人还想要做大官。

而司马懿想要弯道超车,所以投靠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太子曹丕。成了曹丕“四友”之一: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

读过史书的人知道“太子”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事实证明,司马懿果然是“老谋深算”。

在曹丕和曹植的斗争中,勾心斗角。司马懿奇策频献,

曹丕费尽心力争到太子,然后曹丕篡汉,当上了魏文帝。

这个辛苦得来的皇帝,只可惜只有七年。

七年之中,司马懿进入中央,开始带兵,最终成了“许昌留守”。

曹丕死时,留下遗诏,让他最信任的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作为曹叡的“辅命大臣”,可以说,曹丕一辈子,都是十分信任司马懿的。

曹叡的寿命也不长,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

曹叡遗诏托孤司马懿,让曹爽,司马懿一起当“辅政大臣”辅佐养子曹芳。司马懿此时就成为一个“四朝元老”。

反贼司马懿

然后,司马懿就反了。

司马懿谋反了。

司马懿他居然谋反了!

司马懿在他70岁的时候,在他离开了政坛10年之后,居然谋反了。这在历史上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司马懿是“四朝元老”,二度托孤。

曹芳登基后,曹爽不是那么爽司马懿,于是把爷爷辈的心腹踢出朝堂,独霸朝政。

司马懿也丝毫没有和曹家人争的意图。

就这样足足过了十年。当所有人都遗忘司马懿的时候,曹芳18岁的时候。他突然谋反了!

在古代,考虑到平均寿命,一个70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

君主一般不会提防老翁。就算夺取了天下,你又能活几年。

而且一步走错就会导致全家屠灭。谁敢下这样的赌注。

而且曹丕待司马懿恩重如山。司马懿可以说就是曹丕一手提拔起来的。

而且司马懿是掌握过权力的。曹叡登基的时候,他是“辅命大臣”。

此后南征北战,全都靠是司马懿。

孟达,申仪,诸葛亮,公孙渊,司马懿军权在手。整个关西兵力都是他控制。司马懿也没有反啊。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然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事变。

魏哀帝打死也想不到,你司马懿会反。

任何人都有可能反。可你司马懿不会反。

你没理由啊!

而司马懿真的反了。而且真的反成功了。

“高平陵之变”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奇迹。自古以来,背叛十分常见。

可是靠政变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王朝来。前数三千年,后数三千年,只有晋延续百年。

晋王朝

司马懿篡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司马家得了天下之后,没法坐天下。

曹家对你司马家恩重如山,你还要谋反。

因此“晋”一朝,是不提“忠君”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魏开始,到后面的唐宋明清,中国的主体思想,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忠君爱国。

唯独当中缺了缺了司马家篡位,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和五胡乱中华这一段。

这四百年时间内内,统治中国的是“道教”。尤其是黄老,和庄周的“玄学”。

为什么,因为你司马家没法提倡“忠君”啊。

曹家都对你这么好了,你居然还要谋反,你有什么理由,号召你的属下去对你“尽忠”?

后世的起兵,像朱棣,他都是被逼到绝路了。跑到大街上吃大粪,朱允炆还不放他一条生路。

那只能反叛了,鱼死网破。

可是曹家并没有害你司马家,还给了你一个“太傅”的职位,把你养着,子孙荫萌。

如果一个70岁的老人,脱离了政坛10年之久,还能发动“高平陵之变”。

试问,满朝文武,还有谁能相信?

所以有晋一朝,大家讲的都是“天命”。

你司马家得天下,是因为天命在你,你运气好。

什么忠君报国,就不要再提了。

皇权

晋接下的问题,出现在司马炎的分封制。

分封制之前的文章说过了。

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是秦。

当时“秦始皇”可谓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得到了先行者惩罚。

秦虽然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

可是对应该如何构建,如何运行,毫无经验。

秦始皇对权力有绝对的控制,绝对的一言九鼎,任何人都不能违抗他的皇权。

但事实上,这样一种“体制”运行的结果非常糟糕。秦只不到30年就崩溃了。

史学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死于赵高之手。

然后赵高就控制了朝廷。只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就可以逼到蒙恬、扶苏自杀,逼到李斯腰斩。把秦王室的王子公主,杀得干干净净。逼到群臣指鹿为马。

这样“绝对君主制”的体制,君主是很危险的。

因为皇帝也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有可能被官宦们控制。

后代的君主,痛定思痛。认为“宫闱”是很容易被控制的事。

为了防止皇权被太监宫嫔卫兵轻易控制,所以在皇帝身边,还要加二个“士”。

“士”是内廷的,宰相是外庭的。

“士”在“皇帝被控制时,可以解锁。

换句话说,士可以拒绝皇帝的命令,还可以废立君王。

“士”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可以抗拒君王,并且废立君王。

那么明眼人就会说“士”才是真皇帝,皇帝就是个傀儡。

好比罗马帝国的末期,“禁卫军”控制皇帝的废立。

所以禁卫军才是真皇帝。

皇帝不过是傀儡。

那皇帝怎么办呢,“皇权”最终设立的,是这样一个复杂机构。

在“最高皇权”的周围,分别有六股势力。这六股势力都拥有废立皇权的力量,但又相互牵制。

宗室:宗室是对皇帝最大的威胁。因此南北朝许多皇帝,干脆把自己的兄弟都杀了。

外戚:外戚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太后”。太后有赦旨权。东汉四代都是外戚专政。

宦官:京城唯一的军事力量羽林军,一般由宦官掌管。

文官:士大夫集体

武将:藩镇,安禄山,尔朱荣清君侧

贵族:满清八旗,异族统治,荆襄集团

这六个,理论上都有力量“废立君王”。

纠正皇帝被控制的局面。

而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权”是一把双刃剑。

既然有力量可以伤害到“皇权”,所以皇帝对他们是一百个不放心。

但是皇帝又不能放弃这六股力量,所以只能在他们之间搞平衡。

这六股势力,任何一个的影响力,如果超过了50%,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皇帝当不下去了。

低一点,40%也足够威胁了。

如果低于33%,那么至少需要三到四个集团,同时存在,相互牵制

譬如说“人民的慈父”斯big林,他的领袖位置坐得非常牢。

因为他手下五六股人,无论是苏共,军部,行政院,互相之间斗得一塌糊涂。

五六股势力咬来咬去,都恨不得咬死对方。

最后,只能求助于高高在上的“仲裁者”。

司马炎

说回到晋王朝,司马炎在他登基的第一年,也是晋王朝的第一年(265),做了一件他自以为聪明的事:

分封诸王

前文说到,司马家得国不正。高平陵事变后,所有人都无法信任。

所以司马昭/司马炎,是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的。

你司马家既然“高平陵之变”。那么你的手下,也可以照模照样再搞一场。

只要出一个幼帝,司马家就危险如风中之烛。

禁卫军可靠么?辅宰可靠么?太傅可靠么?将军可靠么?

放眼望去,台下全部都是内奸。

政治学上讲,你一定要一路杀过去,杀得片甲不留。武力剿平所有的敌对势力,翦平群雄。才算“得国最正”。

这样做,在政治上才能有最高赞誉,为什么,因为你在“皇帝”和“臣子”之间,划清了一条界限:“千秋功业”。

毕竟“武力统一”这事很难的,刘邦和曹操的功业很难的。不可复制。

曹家做皇帝才有道理。

可是你司马氏何德何能。

大家都是臣子,你司马氏可以篡位,那我也可以篡位。

司马炎也不想哪天出去祭祖,司马家被外人一锅端。

于是决定“分封藩王”。

赵王司马颙,担任平西将军,镇守关中成都王司马颖,出任平北将军,镇守邺城;齐王司马冏任平东将军、假节,镇守许昌。

晋帝的分封,是“实封”。

在所有官位中,最有价值的是“都督”。相当于“军区司令”。

司马炎的分封,指司马氏各王,各镇一地。

每一个藩王,不仅有当地的封国,官禄,而且野战军不是由中央控制,而是由藩王“都督控制”。

可以说,司马氏分封的每一个藩王,都是一个“独立国家”。

司马炎的想的是,如果司马氏分裂成几十,上百块。

那就不会像曹魏“高平陵之变”了。

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哪怕首都洛阳被人端了。司马氏还可以活下来,至少可以延续一百几十年。

想得很好,报应马上就来了。

八王之乱

司马炎的世子,是一个白痴。

司马衷留下一条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

但是司马衷有一个儿子。这孩子聪明伶俐,天赋过人,简直就是神童。

司马遹,她妈叫谢玖。

谢玖是司马炎内府的,赐给太子之后,很快就怀孕了。

人民群众纷纷表示,老贼啊老贼。

当时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说司马衷是个白痴,怎么可以继承帝位。

只有司马炎笑而不语,“儿子不行,但孙子很聪明嘛”。

于是这事就定下来了。

可是司马炎没想到,他死了以后,史上第一悍妇儿媳妇:贾南风,杀了司马遹,谢玖。引发了八王之乱。

距离他的去世,三年都不到。

权力需要稳定,需要六个角互相牵制。

司马炎极大拓展了“宗室”的力量,每一个司马家的“八王”都象是独立诸侯一般。

可是他没想到,这个原本防止司马家被一锅端的妙计。在他死掉之后,

惠帝缺位,于是上演了“八王之乱”。

一开始三个王,伤害还有限。可是变乱持续,渐渐地把司马颙,司马颖,司马冏三位扯进来了。

这三位是:

关中都督邺都督许昌都督

其实就是晋国的西路主力军,华北主力军,中原主力军。晋军三大主力之间的决战。

晋帝国互相内战,当把这些“主力野战军”的底子消耗光。北方的游牧民族“五胡”南下,便毫无还手之力了。

最终“五胡乱华”,整个华北沦陷。

晋国朝廷,没有凝聚力。二位皇帝被俘。

大分裂时代持续四百年。汉族经历了历史上最危难的时期。

“南北朝”诸多历史,起源都来源于司马家“得国不正”,来自于司马炎的八王分封。来源于那个70岁老人,那年冬天,老骥伏枥的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