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大观楼老照片「全集」

太谷鼓楼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鼓楼为二层三重檐楼阁式木构建筑,高20米。建于方形的砖券台基上,台基高8米,开十字交叉四个门洞,可通县城东西南北。楼身二层,面宽、进深皆三间,每层四面辟门,楼外围以明廊。楼内东有楼梯可达二层、门洞上依东、南、西、北方向分别刻有“观象”(象峪河)、“仪凤”(凤凰山)、“眺汾”(汾河)、“拱辰”(北斗星辰)的匾额。

【拍摄于1940年】

【拍摄于1934年】

【拍摄于1940年】

【拍摄于1950年】

【拍摄于1934年】

【拍摄于1940年】

【拍摄于1940年】

【拍摄于1940年】

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正当中”太谷古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街巷整齐,宅院讲究,古城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鼓楼下有十字形门洞,供车马穿行、这在其他城市的鼓楼中是不多见的,据说是唯一的一座、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多数街巷横平竖直,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

鼓楼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城市地标,太谷鼓楼建筑古朴大方,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是晋汾地区鼓楼建筑中的代表作品。

关于鼓楼的传说

太谷城中的鼓楼,以雄伟壮观、建筑设计奇特而出名。它的拱形四门洞结构,至今仍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观赏研究。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始建鼓楼时,集中了许多能工巧匠,提出许多建筑方案,但都突不破旧有程式,人们都不满意。大家都因为想不出一个好的建筑方案而一筹莫展。

一天早晨,大街上走来一位老翁,老翁左手提一个四条系的粪筐,右手拿一把粪叉,看到此景不由哈哈一笑,随即将粪筐翻扣在地上,对工匠们说:“你们照这个样干吧!”话音刚落,人已不见。负责鼓楼建筑的人到工地游走,发现地上放着一只箩筐,问是谁的,大家都说不知道。有人把箩筐提起来,发现地上写有“鱼”、“日”二字,合在一起不就是个“鲁”字吗?难道这是鲁班爷在提醒我们建筑办法吗?大家看着箩筐系子的结构恍然大悟。众人仔细一琢磨,终于悟出其中的道理来,于是照着粪筐的结构施工,台基很快砌成了。于是,工匠们便根据箩筐系子的结构形式修建了拱形四门洞鼓楼。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拾粪老人正是工匠鲁班。所以,太谷鼓楼一直传说是鲁班爷提示建筑的。当你站在鼓楼的门洞昂首观望时,就会感到四面的柱墙犹如筐子的四根系儿。

太谷古城历史上被称凤凰城,明代以前古城内建筑和宅院规模还不是很大和豪华。经屡次改造,受高人指点,在南门口开了一个外门,朝东南方向的凤凰山,作为凤凰的脖颈。南门外为凤凰的头,把东门和西门连起来,成为凤凰的翅膀。北门外的水秀村做为凤凰的尾巴。

另外,在城内正中盖了一座鼓楼,楼下正中打一眼井,作为凤凰的心脏。南关正街修了一座桥曰永济桥(已毁)是凤凰的鼻梁。桥左右两边各打一眼井就是凤凰的双目。

城池建成后,在城墙的四周栽了不少枣树,作为凤凰身上的羽毛,枣成熟后,绿里透红,这只凤凰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后人称太谷为“金太谷”,太谷自然就成为“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