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物联网+农业”

“物联网+农业”:为啥加、加什么、怎么加?

目前,“物联网+农业”正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有人要问:物联网+,为什么加?加什么?怎么加?

农业农村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物联网思维更为重要,包括创新、开放、融合、跨界等理念。物联网是信息化重要的突破点,近年来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水产养殖等方面有很多创新做法。在多个省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归纳总结了400余项技术模式。

唐珂认为,农业互联网要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基础,是标准的统一;网络化是互联互通,构建平台;智能化是能力展现,落地应用。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智能控制,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高质量农产品。解决农产品滞销,通过错峰上市提高产品价格。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魏启文介绍说,目前在农作物种子品种管理、土壤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方面,物联网在农业领域有了进一步探索。

但他也同时坦言,“物联网+农业”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当前物联网设备成本较高,动辄几万元至几十万元,设备可靠性也有待提升;不缺乏单向技术,但缺少集成配套技术;数据分散杂乱,有待进一步整合;农村会用设备的人少,亟待增加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