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重庆石牌保卫战

“在石牌保卫战最激烈的3个小时里是听不到枪声的。并不是双方休战,而是因为两军已经完全胶着在一起,根本无法开枪!只有拔刀相向白刃肉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几千人厮杀在一起,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整3个小时!这是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白刃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忍的片段之一! 是役,日军被击毙近2000人,1500名国军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这里。”

石牌要塞遗址

这是一段现在流行于网络上的、关于号称为“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的石牌保卫战的记述,说国军当年的拼刺水平不差,是役竟打出了1.5:2的伤亡比,是以少胜多之典范。

其实关于发生在石牌关的这场白刃战斗,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究竟几何历来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近年来随着一些来路不明的网文夸大描述,让这场战斗中我方的歼敌数字也一路攀升,说几千的也有,说一两万的也有,须知整个鄂西会战的战线绵延上千里,统共歼敌数量也不到三万,而石牌一战前后历时五天,共歼敌1000余人。

有人说日军一个师团进攻石牌要塞,怎么会在只损失了1000多人的情况下就放弃进攻呢?这种程度的伤亡对于一个师团来说并未伤及筋骨,所以这个数字是不是有水分?其实如果把石牌战役跟整个鄂西会战结合起来看的话,就知道为什么日军会放弃进攻石牌了——从鄂西会战一开始,日军的作战目标就不是打下重庆,而是“歼灭第六战区的国军主力,确保通宜昌航运之安全(从宜昌向武汉)”,其攻打石牌要塞的一个师团仅是疑兵,名为师团编制但实际上真正参加战斗的只有松散的几个大队(相当于营级编制)2000余人。

当然,日军的进攻并不会因为是佯攻而放水,所以石牌战斗的场面依然是惨烈的。而日军主力是在重创了国军第十集团军和江防军之后,眼看无法再取得进一步胜利,才命令攻打石牌要塞的部队撤退,这个撤退是日军主动的, 并不是被国军逼的。

综上我们可以知晓,日军2000余人攻关死伤1000余人,在战斗进行的五天里中日双方打过炮战、手榴弹战、白刃战,又怎么可能所有敌人都是在三个小时的白刃战中被杀伤的?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这场历时三小时的白刃战真如网文所言那般大规模那般惨烈,作为国军官方战史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军军史》又怎会不做记录?《十八军军史》中处处可见对胡琏长官的吹捧,但唯独没有这场“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只能说明这场战斗要么不存在,要么存在感太低。

我倾向于后一种,即石牌白刃战是存在的,但规模很小,小到连十八军官方都觉得不值得为其单独在军史中添上一笔。你看,很多时候,历史的真相就是没有网文让人看着舒服。

蒋介石与方天、胡琏等18军将领合影

但我写这些,并非是为了辟谁的谣打谁的脸,任何牺牲都是等同的,我只是觉得那些烈士的英勇,不必用刻意的卖惨和无脑的吹捧来增色,烈士终究是烈士,他不会因为死于手榴弹而非刺刀就显得失色或矮小。

所以,不管有没有发生“二战规模最大白刃战”,石牌之战都是一场值得被称颂的战斗,任何人都不应忘记和否定,在75年前,有一座拱卫了陪都重庆的铜墙铁壁叫石牌,有一群抱定了必死之心的国军将士至今还长眠在这片土地之下。是他们,让这座雄关似铁般坚硬,也让那天的残阳如血般艳红。

“一寸山河一寸血”,虽然没有了“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的悲壮色彩,但石牌保卫战依然对得起这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