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汇川区 两年半修建 2000 多公里通村通组路

这几天,有不少人开着私家车,来到芝麻镇的河谷中戏水。一年前,这里的村民就连走路出行,都很艰难。得益于通村通组公路建设,遵义市汇川区所有的村组,都像这里一样有了公路。

竹园村,是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最偏远的一个村,与仁怀市交界。山村脚下的山谷里,一条清澈的 " 大河 ",对很多仁怀市民是个诱惑——竹园村脚下的那条河,是个戏水的好去处。

但是,山高坡陡,直到一年多前,竹园村都没一条像样的公路。" 几乎每年,都有人走山路时不慎坠崖。" 一位吴姓村民说,很多村民外出后,不愿再回去。

在遵义市汇川区,尤其是近年新划入的芝麻、山盆、沙湾、毛石、松林等镇,像竹园村这样的村庄不在少数。村民们想修路,甚至集资修路,但地形复杂、工程量巨大,仅凭他们之力,难以实现。

交通不便,产业发展不起来,成为多数村庄人口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据介绍,沙湾镇一个有 200 多户籍人口的村民组,因为不通公路,仅剩下不到 10 位老人留在村里。

2016 年,遵义市汇川区启动通村通组公路 " 三年会战 "。根据规划,在三年之内,全区所有行政村、村民组,都要实现通硬化公路。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通村公路路面净宽标准 6.5 米。

从芝麻镇到竹园村,途中要翻过三座高山、跨过两道峡谷,经过高原等两个行政村。7 月 21 日,记者沿即将完工的通村公路前行,沿途见到的村庄建设也即将进入尾声,一栋栋 " 农村别墅 " 矗立于青山之间。

据介绍,经过两年半建设,遵义市汇川区已修建通村通组公路 2165 公里,所有行政村、30 人以上村民组都通了公路。

在高原村,一位刘姓村民说,原先没有公路,材料拉不进来,房子翻修不了。一年前公路路基成型,他开始改造房子," 耽误了这么多年,不能再等了 "。而竹园村,已有了小餐馆。

随着公路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开始升级转型。竹园村、高原村等赤水流域的村庄,原来的玉米地,全都改种了高粱。" 签了订单,一斤高粱的价格是 3.9 元。" 吴姓村民说。

而大娄山腹地的柏杨村,曾经要走路 2 个多小时才能到集镇。现在,四通八达的硬化公路,一面连接起 210 国道,一面连接起 303 省道,万亩仿生天麻基地已成型。这段时间,不到 30 度的气温,使得这里成为重庆人避暑的天堂。

据介绍,遵义市汇川区将在今年 10 月底以前,完成所有通村通组路的硬化和沥青铺设、完善护栏等。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