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罕见的一代悍将,头部中箭血流满面,却能杀得敌军全军覆没!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南陈后,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在隋文帝的励精图治下,隋朝出现了自汉亡后乱世四百年以来未有之繁荣局面,史称“开皇之治”。然而隋炀帝继位后,却一味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无尽的劳役和赋税压迫得百姓无以为继,只好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有一支由杜伏威和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势力颇为强大。

杜伏威是齐郡章丘人,自幼家贫,也不经营谋生之业,只好经常做些穿墙翻壁的行径以为生。同乡辅公祏与他是生死之交,多次从其姑家偷羊给杜伏威吃。公祏的姑姑遂心生怨恨,去官府告发了他们,杜伏威和辅公祏只好亡命天涯。两人逃到了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地区,聚集起了一帮人组成了强盗集团,落草为寇。

江淮一带隋朝力量还比较强大,杜伏威意识到自己力量还太弱,于是努力寻找机会去联合和吞并附近的起义军。当时有海陵贼帅赵破阵一股势力比较强大,他觉得杜伏威兵少,不把他放眼里,就派人来让杜伏威归顺。杜伏威带着十个将士前去拜见,赵破阵非常高兴,当即召集了所有头目在营帐内尽情痛饮。然而就在宾主尽欢之际,杜伏威突然抽到割下了赵破阵的脑袋,这时又有辅公祏率军攻打,于是杜伏威军大获全胜,之后就收编了他的同伙,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不顾群臣反对,离开长安前往江都巡幸。江都刚好是杜伏威的势力范围,为了保障隋炀帝的安全,隋军派出大将陈陵前往讨伐杜伏威。此时正逢江淮地区闹饥荒,又因隋炀帝到江都后沉迷声色、滥用民力,百姓被压榨的无以为生,纷纷起兵造反。杜伏威则趁此大肆扩张,实力迅速膨胀。

如此一来杜伏威的阵势反而压倒了陈陵军,陈陵见战局不利,遂闭城不出。于是杜伏威就派人送给了陈陵一套妇女衣裳,并送他外号“陈姥”。这陈陵怒火中烧,立即全军出战。杜伏威亲自上阵,却不小心被一隋将射中额头,当场射得他血流满面。杜伏威怒发冲冠,吼道“不杀汝,我终不拔箭。”于是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向披靡,亲手活捉了那个射手,并让他把自己额头上的箭拔下来,然后才一刀结果了他。

之后,杜伏威又拿着那个弓箭手的脑袋连杀了几十个人,顿时隋军士气大挫,最终被打得个全军覆没,只有陈陵单骑逃回江都去了。在整个隋唐之际,猛人无数,但像杜伏威这般悍勇无畏的,实所罕见。此后,杜伏威不断扩大战果,最终成为了江淮地区势力最为强劲的一支队伍。

李唐建立后不久,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就逐渐的被消灭殆尽了,唯一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是杜伏威的江淮军了。这让杜伏威心中十分不安,为免嫌疑,杜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杜伏威的主动献忠心让李渊很是满意,于是就封他为太子太保,成为了仅次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的大唐第四号人物。

不久辅公祏发生兵变,夺了江淮军的领导权,公开反对李唐。叛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了,但杜伏威因是自己的旧部造反,难免受到猜忌,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如坐针毡。武德七年(624年),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据《新唐书》载是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只怕中毒是有的,但如何中的毒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