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由来

“黎民”和“百姓”现在都泛指普通大众和劳动人民,但在古代却有很大区别,“黎民”专指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而“百姓”则指平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和财产,并有自由人身份,甚至还可通过努力上升为贵族身份。那么“黎民”和“百姓”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黎民”。在我国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的所谓英雄时代,生活着众多黎族部落,而蚩尤是九黎族首领,这是公认的。九黎族原不在南方,而是在中原地区,或在中原靠东地区。后被靠西的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了,才被逐出中原地区,逐渐逃到南方。既而虞舜、夏禹又继续征伐三苗,三苗就是黎族的演变。这在历史文献上都有记载。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决战于涿鹿之野,今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夏禹征伐三苗时,在《禹誓》中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封)诸群(君),以征有苗。”三苗是黎族的演变,黎族百姓多被掳掠为奴隶,故黎民一般指称奴隶,胜王败寇而已。

再说“百姓”。人生而有姓,姓用于别婚姻,同姓不同婚。我国古代有严格的姓、氏区别。人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最初是由女性确定的,所以凡出现早的古老之姓,大都从“女”,如姬、姜、嬴、妟(偃、奄)、妫、姚、姒等姓,这正是母系氏族的遗制,因为母系氏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血缘关系由女性确定。同姓部落发展大了,就会分出若干氏族,“氏”就成为各个氏族的标志。同姓氏族成员不能同婚,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经过若干时代之后,同姓的不同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就会产生新的“姓”,这样就又可以同婚了。如原来的姬姓部落,后来又派生出妫、姚、姒等姓。“氏”是各个氏族的标志,随着阶级的分化,不同氏族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故“氏”又以之别贵贱。这就是后来所谓“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百姓”本义是人们所拥有的各种姓氏,后泛指除天子,主要贵族之外的自由民以上的人们所拥有的普通姓氏。由于等级制度的不断严格,“百姓”最后成为平民的代称。自由民分为贵族和平民,同样一个姓,贵族之姓为“贵姓”,平民之姓泛称“百姓”。百者,众也,平常也。

这就是“黎民”和“百姓”的来源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