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兴起给大唐王朝带来的影响—记唐天子七迎佛骨事件

唐皇室祖籍陇西成纪,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开国元勋,并与鲜卑族女子有姻亲,西魏时被赐姓大野氏,隋文帝时才恢复了李姓,所以,严格说起来不算"正宗"汉人。

唐建立后,李氏王朝一方面为抬高身价门第,神话统治,一方面为标榜自己是纯正汉人血统,与道教所奉教主李耳叙家谱,以教主后裔自居。唐太宗曾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又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从而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确立了唐初"道先佛后"的局面。但唐代对佛教的政策依然是开明、积极的,多次以官方形式加以强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唐皇室七次恭迎供奉佛骨。佛教在唐代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与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骨又称舍利(子),是佛教鼻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伽牟尼涅磐火化后留下的遗骨。据说,中国法门寺辗转得其一指骨,唐朝时,法门寺即因此被定为皇家寺院和内道场,是当时四大佛教圣地。唐皇室首迎佛骨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在当地举行仪式,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 唐代第二、第三次迎奉舍利都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关。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僧人智琮、慧辩等人入宫谈及法门寺内舍利,高宗于是令智琮、慧辩和王长信一道去法门寺迎奉佛骨至长安供养。第二年三月又敕请舍利往东都洛阳,公元662年送还法门寺,前后经历四年,规模宏大。

武则天剧照

第三次是公元704年,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华严宗实际创始人高僧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法藏等人入塔行进七昼夜,然后开启。佛骨在法门寺停放数日后,除夕日迎至西京崇福寺。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神都洛阳,当时盛况空前。也就是这一年,武则天即退位、随后驾崩,佛骨便滞留洛阳。直到公元708年二月十一日,中宗为法门寺塔题名"大圣真身宝塔"。二月二十五日,令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与舍利同归法门寺。中宗、韦后还以发代身供奉舍利。至此,第三次迎奉才告结束,此次迎奉历武周、中宗两朝,前后五年,是唐代历次迎奉时间最长的一次。 第四次迎奉佛骨的活动发生在唐肃宗时代。公元760年五月十日,敕僧法澄、中使宋合礼、府尹崔光远启发(舍利)迎赴内道场,圣躬临筵,昼夜苦行,从正性之路,入甚之门。以其年七月一日展如初……诏赐瑟瑟像一铺,事金银之具……玉简及瑟瑟数珠一索,金袈裟一副,沉檀等香三百两以赙之。" 《旧唐书·德宗纪》记载了唐代历史上第五次诏迎佛骨的情况。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正月,"岐州无忧王寺(即法门寺)有佛骨寸余,先是取来禁中供养,乙亥,诏送还本寺。"


韦皇后剧照

肃宗和德宗统治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以及刚平乱不久,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财政困难,因此,这两次迎奉佛骨的活动规模较以前都有所减小,持续时间短,所赐舍财物亦少,影响不大。 第六次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上了道措辞严厉的谏书,逆拂龙颜,宪宗大怒,差点要了他的命,后来幸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他还始终无悔。在往潮州路上,赋诗言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昌黎先生集卷十)依然把皇帝大张旗鼓地迎奉佛骨之"盛事"称为"弊事"。可谓立场坚定,斗志顽强。 但当时的种种反佛斗争并没有能遏制佛教的发展态势和当时人们的崇佛心理,这从韩愈反对的第六次迎奉佛骨盛况中可以看出。 《资治通鉴》的记载:"(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功德使上言:'凤翔法门寺塔有佛骨,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来年应开,请迎之。'十二月,庚戌朔,上遣中使僧众迎之。十四年春正月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不及。有谒户充施者,有燃香烧顶供养者。"连韩愈也不得不承认,佛骨所到之处,人们"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 唐代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迎奉佛骨活动发生在懿宗时期。《资治通鉴》记载:咸通十四年四月八日,佛骨入长安,懿宗亲至安福寺,"亲自顶礼,泣下沾衣"。上有所好,下必好之。皇帝一带头,大臣、百姓有的断臂供佛,有的烧头"烁顶",富者还广造彩楼,以水银为池,金玉为树。其奢华和狂热不难想象。


唐懿宗剧照

同年,懿宗晏驾。年底,僖宗将佛骨送还法门寺,下令关闭地宫。唐朝不久以后便灭亡了,法门寺也慢慢衰落下去,直到1987年,人们在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时,发现了淹没地下千余年的唐代地宫,四枚舍利再现于世。法门寺又一次轰动了全国。 唐皇迎奉佛骨的目的,不外是希望国泰民安,或君王为自己祈福延寿。但有趣的是,除了第一、二次,其余五次都是发生在统治者自觉统治危机之时,而多数皇帝迎奉佛骨后也未能善终。武则天二次迎佛骨当年即让位于李显并病死;中宗以发代身送还佛骨,同年便被妻女毒死;肃宗迎奉佛骨次年驾崩,宪宗迎奉当年误吞金丹,死于非命;懿宗亦于迎奉三个月后去世。其后三十年,唐朝便灭亡了。


中国佛教在隋唐达到鼎盛,唐代共有佛教寺院四万多所,僧尼三十多万人,寺院所占土地上千万顷,蓄有奴隶十五万多人,寺院经济和僧侣地主势力的膨胀,直接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世俗地主的经济利益,最终也成为导致其政权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