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助他登上了皇位,皇位坐稳后他却要诛杀大臣

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曜攻陷长安,西晋王朝灭亡,随后在南北士族的拥护下,晋朝宗室司马睿在江左建立东晋。我们都知道,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短暂的统一。但最终因为司马炎的继承人司马衷的愚笨以及其皇后贾南风的乱政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司马子弟祸起萧墙互相攻伐,谁也不服谁都想做皇帝,最终给了北方胡人可乘之机,西晋王朝就此落寞最终亡于匈奴人之手。但司马睿建立的东晋也并不比西晋强到哪里去,因为东晋的开创者司马睿本身就不是个英明神武的领导者,那么他所建立的政权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司马睿南迁江左建立东晋是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自然而然也就代表了士族们的利益,和劳苦大众和人民没多大关系。然而载动王朝运作的毕竟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千千万万卑微的劳动者,所以东晋尽管传的皇帝不少但短短几十年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反而越来越糟糕,到了东晋末年已经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所以后来出现个桓玄,轻而易举就把东晋打入了历史的沼泽地。但让东晋彻底成为历史成为过往的却是一个叫刘裕的农人。

刘裕出身贫贱,虽然是汉朝高祖刘邦的后裔,但毕竟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儿了。到了刘裕,甚至刘裕的父辈和祖辈或者更往上已经没落的很彻底了。年轻的刘裕当年就是人们口中的小混混,在许多人看来没多大出息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当时刘裕被父亲抛弃跟着干妈生活,刘裕所能做的就是贩卖草鞋补贴家用,干的是和刘备一样的营生。而且巧合的是此二人都姓刘还,而且日后的成就也是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刘裕卖了一段时间的草鞋,后来便参军入伍去当兵了。

一是运气好,再一个就是刘裕也确实有一些头脑,当兵期间刘裕不仅表现的好还立了几次功,就这样慢慢的从大头兵当上了小军官,后来又从小军官升到了大军官。刘裕做事谨慎且为人也公允,由于出身卑贱从不摆官架子,他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竟然成了东晋政权的核心的人物。尤其是后来桓玄反叛建立桓楚,刘裕平叛桓玄有功更成了东晋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他带领北府兵,南征北战打败周遭强敌,然后又安定了东晋内部局势于公元420年取代东晋而自己立建立了刘宋王朝。

刘裕对亡国之君虽然不客气,他灭南燕灭后秦,以及取代东晋那些末代皇帝统统都被他给杀了。但他对百姓却很宽容爱戴,所以刘宋建立之初便能安定发展。刘裕不仅爱民而且政治上也极有作为,他结束了三国两晋以来的士族门阀政治,开创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新格局。刘裕的诸多政治和经济以及军事举措,都为他后来的继承者刘义隆时期“元嘉之治”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422年刘裕病逝,由于其谥号为武皇帝所以被称为宋武帝。刘义隆死后,他的长子刘义符继承了皇位。但问题随之而来了,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刘裕死的时候已经五十九了,而那一年刘义符才十六岁,可以说这父子之间相差了四十多岁。

刘裕运气好权力越来越大,但却一直苦于没有儿子。在他四十三岁的那年,刘裕终于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刘义符,刘裕可是高兴坏了对这个长子可谓宠爱有加。那个时候刘裕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东晋实权,可以说刘义符这个时候出生在刘裕家简直就是掉到了蜜罐子里。所以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刘义符不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珍贵,更不会懂得征战天下的艰辛。刘义符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官二代,和天下所有的二代们一样,刘义符也是个纨绔子弟,读书没读好做人也不是很正派。而刘裕对这个长子平时爱戴多一些,管教少一些,所以突然让刘义符即位难免有些不妥。

而刘裕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这个长子有些了解吧,在他死后留下了一帮顾命大臣,都是刘裕时代的旧臣对刘裕还是很忠诚的。继承人年幼,找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辅佐是历代帝王临终前钟爱干的事儿。刘裕就找到了徐羡之、谢晦等,但刘义符生性纨绔也就罢了,徐羡之、谢晦等规劝了刘义符很多次,嘴巴都磨破了刘义符就是不听。刘裕刚死的时候,刘义符甚至不服丧反而和三五狐朋狗友继续玩乐宴游,什么礼教什么军国大事都是狗屁。多次规劝无效,最终徐羡之、谢晦等人对刘义符失去了信心。于是准备废了刘义符,改立新皇帝,为了国计民生不能这么任由刘义符胡来了。

可是废了刘义符,按理就该刘裕的第二子庐陵王刘义真来继承了。但刘义真也并不比自己的哥哥强到哪里去,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谁比谁能当大任啊!徐羡之等于是就心存了顾虑,刘义符不合格,这刘义真更加次品。那怎么办呢,很明显废了刘义符也不能让刘义真来当行堂弟,要不然就不必那么麻烦多此一举了。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于是徐羡之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徐羡之等先假借刘义符的皇帝名义废了刘义真的庐陵王之位,假借皇帝名义废掉一个王爷这别人挑不出理来。然后又假借太后的名义废了刘义符的皇帝之位,太后是皇帝的母亲,以太后的母仪名义废了不务正业败坏祖德的皇帝也挑不出理来。最后选谁做皇帝呢,最终徐羡之等人选中了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

刘义隆在刘裕诸儿子当中无论身材相貌还是性格都最像刘义隆,最重要的刘义隆不是像他的那两个哥哥那样,他稳重有内涵且生活简朴这一点最像刘裕。就这样在徐羡之等顾命大臣的谋划下,不务正业的新皇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相继被废,刘义隆就这样登上了政治的大舞台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不过刘义隆也确实没有让徐羡之等大臣失望,刘义隆在刘裕发展的基础上开创了“元嘉之治”的盛世,在为三十年死后谥号为文帝。

但徐羡之在帮助刘义隆登上皇帝宝座后,却没有因此就飞黄腾达高枕无忧一辈子。仅仅一年多以后,刘义隆在稳固了自己的帝位以后徐羡之等就相继被刘义隆杀害。其实原因很简单,徐羡之助刘义隆登上了帝位,但对于他的那两个哥哥却选择了将他们杀害。刘义隆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皇位怎么来的,为了将来自己不步两位哥哥的后尘于是以弑君之罪相继把徐羡之、谢晦等参与谋事的一批大臣下狱。最后徐羡之没等刘义隆开刀,自己选择了了断。谢晦等则被杀害。

单从刘义隆杀害助他登上皇位的徐羡之等人来看,刘义隆却是不太地道。但又一想,徐羡之等人杀了他两个哥哥,而且手中也颇有一定的权势对他的皇位也有一定的威胁,刘义隆杀徐羡之等人也有情可原。而开杀害禅位君主之先的却是刘宋开国之君宋武帝刘裕,此人虽开南朝之先,他所建立的刘宋也是南朝有史以来疆域最广的一个朝代,但他开的这个先例给他后世的子孙带来了要命之苦。公元453年宋文帝刘义隆被其子刘劭杀害,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其叔叔刘彧废杀,后来萧道成取代刘宋,刘宋的末代皇帝也未得善终。总之,刘宋的皇帝得善终者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