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里面的历史故事

电影《妖猫传》最近在各大院线热映,选择冬至前后上映,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妖猫传》中以猫为线索,在大唐气象万千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神奇诡谲的故事。

妖猫也可以叫做猫妖或者猫鬼,在历史上诸多的动物精怪中选择猫作为唐代精怪的一个代表,无论是小说作者梦枕貘还是导演陈凯歌确实独具只眼,因为也许只有在隋唐之际,猫妖或者猫鬼在传言中甚至有着左右历史的作用。

这个诅咒确实让武则天惊恐不已。(资料图)

武则天畏“猫鬼”而禁猫

武则天本身最初并不怕猫,甚至在入宫之初还曾经亲自养过猫,之所以后来下旨宫中禁猫,其实是和一桩诅咒有关。

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附良娣萧氏传》称:“永徽六年十月,废(王皇)后及萧良娣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武昭仪(则天)令人皆缢杀之。后母柳氏、兄尚衣奉御全信及萧氏兄弟并配流岭外。遂立昭仪为皇后,寻又追改后性为蟒氏,萧良娣为枭氏。庶人良娣初囚,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宫中不畜猫。

从《旧唐书》的记载来看,这个诅咒确实让武则天惊恐不已,在以酷刑杀害了废皇后及萧氏之后,武则天常常看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以致于不得不“祷以巫祝,又移居蓬莱宫,复见,故多在东都。”,这里的“祷以巫祝”四字说明,武则天的怕猫,怕的并不是单纯的喵星人,而是鬼。

萧良娣的死前之所以不用其他动物,而唯独用猫来诅咒,和武则天的因怕猫而移居宫禁“多在东都”,都源于他们相信,猫能化鬼,尤善报复。

猫在这里带给人的感觉,是散发着鬼气或妖气,而且报复心极重。(资料图)

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记载中,因害猫而惨遭报应的记载并不少见,《太平广记》引《玄怪录》“崔绍”条记载:崔绍沉三猫于江,之后,三猫上诉索命。《夷坚志》也记载:庖婢庆喜,置兔腊于厨,为猫窃食,而遭主母责骂,不胜愤愤,擒猫掷于积薪之上,适有木叉,正与腹值,签此洞过,肠胃流出,呼弥一昼夜而绝。后一岁,此婢因暴衣士失脚仆地,为铦竹片所伤,小腹穿破,洒血被体,次日而亡,盖猫报也。

太平广记》引《闻奇录》:“进士归系,暑月与一小孩与厅中寝。忽有个猫大叫,恐惊孩子,使仆以枕击之,猫偶中枕而毙。孩子应时作猫声,数日而殒。”

就连在《金瓶梅》中白狮子猫儿将西门庆之子官哥儿吓得咽气抽搐,转为急惊风死去。西门庆怒而把猫摔死后,潘金莲还放言此猫要在阴间索命。猫在这里带给人的感觉,是散发着鬼气或妖气,而且报复心极重。

在唐朝贞观年间之前,首都长安的正宫为太极宫,称为京大内,又叫“西内”。太极宫建于隋初。隋称大兴宫,唐朝初年仍被沿用,贞观之后,开始建设大明宫,位于长安城皇城的东北角,所以叫“东内”,武则天在诅咒事发生后经常居住在大明宫,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西内早在唐代之前的隋代就已经闹过猫鬼了。

隋代独孤氏猫鬼之案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记载: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延州刺史孤独陁好左道,以奉猫鬼事,除名为民”,而《隋书·外戚传·独孤罗传附弟陁传》记载的更详细:(陁)好左道,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

对于猫鬼病,成书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记载:“猫鬼者,云是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而依附于人。人畜事之,犹如事蛊,以毒害人。其病状,心腹刺痛。食人腑脏,吐血利血而死”;《邵真人青囊杂纂》也有这样的解释:“猫鬼、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肺腑,吐血而死”。

一听到太医的诊断为“猫鬼病”,隋文帝马上就想到了独孤陁,因为独孤陁一直都喜好这些左道邪术,并且他的母亲家素来都有供奉猫鬼的习惯,即他家的奴婢徐阿尼所说“本从陁母家来,常事猫鬼”。而更凑巧的是独孤陁的妻子家也同样供奉猫鬼,根据徐阿尼的供述,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都会偷偷地到畜猫鬼家者的家中。

所以独孤陁曾经让精通猫鬼术的徐阿尼对杨素及皇后施法,让自己可以多获财物,所以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都得上了猫鬼疾。

《唐律疏议》(资料图)

最后徐阿尼还亲自演示召唤猫鬼之术,“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最后独孤陁的案件被定成了死案,重臣牛弘上奏要求定成死罪,因为独孤家的求情,独孤陁最终被贬为庶民,其妻杨氏也被削发为尼。

隋文帝更是直接下诏:“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将他们发配边疆。到了唐代,这条刑律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唐律疏议》中《贼盗律二》中就有:“若自造、若传、畜猫鬼之类,及教令人并合绞罪。若同谋而造,律不言‘皆’,即有首从,其所造及畜者同居家口,不限籍之同异,虽不知情,若里正坊正村正知而不纠者,皆流三千里。

只要发现有人养猫鬼,就处以绞刑,周围住家视为同谋,就算是当地刑事长官没有及时发现,也要流放三千里,《朝野佥载》写到: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郡邑被诛者,数千余家。足见此条刑罚之严酷。

求之天师,天师除妖(资料图)

后代猫鬼之记载

在清代一些文人的笔记体小说中对猫鬼神的一些奇异传闻也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

袁枚在《子不语》(卷二十四)记载:靖江张氏,住城之南偏,屋角有沟,久弗疏瀹,淫雨不止,水溢于堂。张以竹竿通之,入丈许,竿不可出,数人曳之不动,疑为泥所滞。天晴复举之,竿脱然出,黑气如蛇,随竿而上,顷刻天地晦冥,……张广求符术,道士某登坛治之。黑气自坛而上,如有物舐之者,所舐处舌如刀割,皮肉尽烂。道士素受法于天师,不得已,买舟渡江。张使人随之,将求救于天师。至江心,见天上黑云四起,道士喜拜贺曰:“此妖已为雷诛矣!”张归家视之,屋角震死一猫,大如驴。

清道光慵讷居士著的《咫闻录》(卷一)讲道:甘肃凉州界,民间崇祀猫鬼神,即北史所载高氏祀猫鬼之类也。其怪用猫缢死,斋醮七七,即能通灵。后易木牌,立于门后,猫主敬祀之。旁以布袋,约五寸长,备待猫用,每窃人物。至四更许,鸡未鸣时,袋忽不见,少倾,悬于屋角。用梯取下,释袋口,倾注柜中,或米或豆,可获二石。盖妖邪所致,少可容多,祀者往往富可立致。

二郎搜山降妖图(资料图)

时至今日,猫鬼在一些地方依旧有其信仰与供奉者,据田野调查,“猫鬼”是一种在西北农村广泛存在的一种汉、藏、回、土、蒙、土族均有信仰的邪物。

主要存在于甘肃、青海,尤其在青海河湟地区的汉、藏、土族当中信仰尤为广泛,或许是当年隋文帝下诏将这些左道旁门发配边疆后,不断融合衍生的产物。

当然历史上空海大师来唐,并没有接触到猫鬼的记载,更没有电影中降服捉拿猫鬼的史实记载,反而是历代的道士,不断地与这些邪术在斗争,不断地将这些邪物捉拿收禁,雷法之中有众多驱邪镇妖之法,期待下次有机会能讲讲前代大师捉猫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