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視唱練耳教學對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視唱練耳是聲樂表演的前奏,學生應該把視唱練耳課中所學得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聲樂課中。
(一)視唱練耳中的識譜、音準、節奏、旋律、和聲等對聲樂感知力的培養
1、識譜
法國音樂家皮埃爾.貝爾納克認為“照譜紙上確定的符號發出的音響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須靠這些符號來理解音樂作品,因此他面臨的任務就是把樂譜辨認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細的準確度在音樂中確切地表現出來。”在視唱練耳中,識譜是教學的關鍵。一個歌唱著必須通過最為基礎的視唱練耳來接觸、熟悉作品。對一個聲樂學生來說,他識譜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他聲樂曲目的把握。一個識譜能力高的學生,他會很快地熟悉曲目,再想把握曲目就簡單多了。相反,有一部分學生,識譜能力低,就單熟悉一個樂句來說就有困難,怎麼來熟悉整首歌曲,更談不上把握了。
在聲樂教學中,唱歌時要強調眼睛儘量往前看,不是唱一個音看一個音,而是要求一下看幾個音、幾拍、一小節、甚至幾小節。根據頭腦中曲調的音響唱出歌詞。做這種練習時,先用慢速,然後把速度適當加到中速;先一小節、兩小節的練習,再擴充到一個樂句、兩個樂句,最後練唱全曲。在直接唱歌詞之前也可不用唱名,而用“啦”或“啊”先唱曲譜,待頭腦中對曲調已有印象後再唱歌詞的辦法作為過渡。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運用內心聽覺的能力便會增強,看譜唱詞的能力便會逐步提高。
2、音準
音準對於一個歌者來說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一些人總是唱歌跑調,就是音準問題。在聲樂學習中,不管是練聲還是唱歌的時候,都要認真地去聽鋼琴上的音高,如果發現不準要及時改正,尤其對聲樂作品來說更不能有半點馬虎。最好是找一個合作伙伴,互相聽音高,互相彈給對方聽,畢竟旁觀者清。
視唱練耳是聽覺的藝術,所以培養“內心聽覺”是必要的,也就是所說的心裡要有音高概念,做個有心人,在聲樂教學中,要在唱一個音之前,先在心裡想出這個音的高度,然後再唱出來,或先在心裡想出一個音的高度,再根據這個音的高度唱出指定的另一個音,這樣做就運用練耳的內心聽覺。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3、節奏和節拍
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有“音樂的骨架”之稱 《禮記·樂記》 中:“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強調節奏的重要性。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一些學生樂感不好,所以在唱歌曲時,不按節奏亂唱,聲樂曲子已被唱的面目全非,卻渾然不知。作為一個歌者,學好節奏尤為重要。
在音樂中,節奏的側重點在音值的長短上,當然還有強弱。不同的節奏型有著特殊的表現作用,在音樂中把握住了節奏型的特點,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如果能依照所呈現出的特點來演奏、演唱,就會使你的表演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能夠更好地塑造音樂形象。例如:
(1)前八後十六或前十六後八的節奏的結合,就形成一種歡快、激動的情緒,適宜表現一些急速、熱烈、活潑的場景。
(2)時值較長的節奏,如二分音符全音符等,就適宜表現一些抒情、平靜的情緒,能夠表現遼闊、柔和的情景。
(3)短促的十六分音符相結合,就能讓人產生一種跳躍、愉快的情緒,適合表現富有朝氣的、詼諧的情景。
當然,節奏的運用和速度是分不開的,表現激動、興奮、歡樂的情緒多用快速;具有抒情的曲調多用中速;表現優美、柔和或痛苦的情緒則多用慢速,等等。樂譜上的表情記號,往往與速度密切相關,速度與感情不可分,速度是為表達感情服務的。
拍子,不同的拍子得動律也不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一強一弱,一般多具有明快有力的特點,易於表現激昂、有力、緊張、熱烈,歡快、活潑等情緒。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一強兩弱,常給人以有規律、有間歇的中強力度拍子的感覺,易於表現輕快流暢的情緒。四拍子的強弱規律通常快速時表現較為活躍、輕快,中速時較緩和,慢速時常較舒展。
4、旋律
旋律亦稱曲調,是音樂的基本要素。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若干樂音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由“音樂的靈魂”之稱。音樂都是有旋律組成的。旋律在視唱練耳訓練中佔有相當大的分值,它是單音、和聲、和旋及節奏的結合體,而且加入了情感的處理。
5、和聲
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由“音樂的肉體”之稱。談到和聲,往往會想到合唱。現代聲樂曲目裡好多已加入了和聲部分,特別是伴唱。西方人從小接觸的就是和聲教育,而我國由於受幾千年的單音旋律影響,對和聲不敏感。這就需要視唱練耳學習,也就是平時多聽和聲作品,找音與音之間的感覺。其實現在一些歌手像陶喆、王力宏等的慢節奏歌曲裡很多都加入和和聲伴唱,可以聽他們伴唱的旋律,這樣有助於練習和聲的感覺。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