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如果让德国单挑美国,德国能赢吗?

道门玄宗


在1942年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全面转向战争之前,德国绝对可以把美国搞死,而且不是用少的可怜的纳粹海军和短腿的空军,更不是用开着3号坦克的陆军装甲部队,而是利用美国的一个经济死穴把它封死在北美大陆,具体手段就是邓尼茨元帅的“潜艇战”。很多军迷都对邓尼茨的大西洋无限制潜艇战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海军元帅差一点就给美国在1933年之后的又一次金融危机。

由于美国是一个对外贸易依赖十分严重的国家,尽管他的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工业发达但是散布于大西洋上链接南北美洲的商船队,对于华尔街的资本运作仍然十分重要,在这时北美洲的工业基地与南美洲的资源、市场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尤其是咖啡、药品、乳畜品等美国社会需求比较大的大宗商品直接决定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而美国工业对海运的依赖也是非常严重的,内部铁路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也不承担太多的工业运输,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这种贸易关系稍有降低。而邓尼茨就是误打误撞的点到了美国的死穴。

1942年1月~ 6月的半年时间里,德国潜艇前后出击了100多个批次,取得击沉商船397艘、军用船只数艘的惊人战果,而邓尼茨的潜艇部队仅有 7艘被击沉。这些商船损失意味着什么呢?他直接导致美国东海岸获得南美洲生活补给品和加拿大工业原料的渠道中断,美国社会又一次出现了美元贬值、人民买不到生活用品的现象。政府不得不对白糖、咖啡定量供给。邓尼茨的攻击吃掉了美国20%的油轮导致墨西哥湾的石油无法运到东海岸,美国的油产品供应中断,此时的美国别说转入战时经济轨道就连日常经济活动都难以进行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利刃军事


二战已经发生过了,事实上是轴心国与同盟国两大集团之间,数十个国家参加的战争,而同盟国最终取得了胜利。

既然是假设,那我们就不妨假设让德、美两国打一仗,其他国家都处于中立状态,看看是什么结果。

先从武器上来对比一下吧。

步兵主战武器步枪对比

美军装备M1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德军装备98K毛瑟步枪。

两种步枪有效射程相近,M1是730米,98K是800米,但是装弹量M1是8发,而98K是5发,但是M1是半自动步枪,射速要优于98K。

所以,大规模作战,M1有优势,狙击战98K有优势,总体上M1优于98K,差距不明显。

M1步枪

步兵突击武器冲锋枪对比

美军使用M1A1汤姆森冲锋枪,德军使用MP40施迈瑟冲锋枪。

既然是冲锋枪,那么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射速,M1A1可以达到700发/分钟,而MP40只有500发/分钟。两种枪的故障率都很高,杀伤力,MP40稍微占优,如果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还是射速第一。


所以,M1A1占优。

M1A1冲锋枪

阵地防御武器通用机枪

美军装备M1919,德军装备MG42。

这两种武器,MG42的优势过于明显。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分钟,最高1500发/分钟。在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人们听到的声音是“嗤嗤嗤”,类似撕布条的声音。

M1919系列机枪,故障率奇高,散热性能不良,作战实际射速最高150发/分钟,一般在75发/分钟上下,还是“哒哒哒”的节奏。

MG42机枪

单兵火箭筒

美军有巴祖卡火箭筒,德军虽然第一个研发使用了火箭筒,但是性能一般,后续都是仿照巴祖卡火箭筒。
这点上,美军占了优势。

巴祖卡火箭筒

随身防御武器手枪

美军是M1911手枪,德军是鲁格P08手枪。

安全性、可靠性M1911要比P08优秀很多,P08会自己走火。

记得有部影视剧中美军一名士兵缴获了一把,非常兴奋的收藏了,结果意外走火,打穿了股动脉,意外丧命。

但是,手枪在大规模作战中,影响不大。

P08手枪

重型装备坦克

美军M4谢尔曼、M26潘兴式坦克,对阵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及豹式、虎式和虎王坦克。

这些坦克的具体性能指标就不说了,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二战战场上,美军的坦克基本上就是德军的活靶。谢尔曼坦克甚至有“朗森打火机”的美誉,在战场上一打就着。

经常有几辆德军坦克,干掉美军几十辆坦克的情况。

德军的“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不是凭空吹出来的。

虎王坦克

陆军远程武器火炮

美军M1型155毫米榴弹炮、美国MI01型105毫米榴弹炮对阵德军FLAK18/36型88毫米高射炮、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

美军在射程上占优,14.6km对13.25km,远了1.35km,很大的一个优势。
但是德军后期研发了V1和V2型导弹,独家所有。

M1型榴弹炮

制空权战斗机

美军P-51野马、F-6F格鲁曼地狱猫舰载机对阵德军ME-109、FW190福克、ME-262。

单凭战机的性能,德军战机总体占优,但是ME-262喷气式战机,在1944年才投入服役。

前期美军的P-51野马战机可以说是横扫战场无敌手,但是如果继续打下去,德军将重新夺回制空权。

P-51野马战斗机

制海权争夺

战列舰,美军华盛顿号战列舰对阵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装甲厚,耐打,华盛顿号活力和动力强,总体上应该是伯仲之间。

航空母舰,德军没有,美军各种用途的轻重型航母数十艘,德军完败。

潜艇,德军U型潜艇,美军潜艇不太知名,性能一般。初期德军占优,但是美军的B-24轰炸机,还有反潜航母战斗群,都是可以对潜艇形成致命打击的。

总体上,德军将丧失制海权。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科研实力

德国的科研实力,明显占优。但是由于当时德国排挤犹太人,致使很多著名的犹太科学家流落美国。

总体上,还是德国占优,单兵通讯设备等都要比美军优秀,而喷气式战机、V1和V2式导弹,都是新型尖端武器。

V2导弹

工业实力

德国限于地域、人口,工业总体实力严重落后于美国。战争其实就是打的综合国力,这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1940年,美国人口大概1.3亿左右,德国只有7000多万,美国GDP2000多亿美元,德国只有500多亿美元。

从以上多种因素的对比看,二战时,如果是美德单挑,美国将处于优势。

制海权,美军在战争初期将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制海权,可以把战火迅速烧到德国境内。这种情况下,德国就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德国想要把战场,转移到美国境内,那么航空母舰就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装备了,但是限于德国的工业实力和地域,想要超越美国,这个真的很难。

制空权,美军的飞机装备占优,初期会有一定的优势。

地面战争,美军将会比较被动。但是美军完全可以通过海军、空军的配合,打击德军地面力量。同时,封锁德国的海上贸易,破坏德国的工业设施,迟滞德国的科技研发进度,德国后期的优势装备可能就没法顺利研发出来。

最终,美国会拖垮德国的经济,而美国本土却可以持续的发展,继续生产大量的武器装备,征调大量士兵开赴德国境内,德国也将面临最终的失败。


奕天读历史


现代战争多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二战初期德国凭借闪击战横扫欧洲,除了军队战斗力强,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先进的战法让各国猝不及防。

德国最强大的是陆军,其战绩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德军受过一战二战的洗礼,战斗经验丰富,而美军在二战前基本没有打过像样的战争,二战后期,德军将精锐部队用于对抗苏联,但是盟军在西线对阵德军还是占不到便宜。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这一点我想不会有人反驳,而德国海军从战争之初就是德军的短板,在进攻英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海权,所以只能望洋兴叹。

如果说德美对抗,德军在战争初期还能占到便宜的话,但是打到相持阶段,美国的综合国力优势就慢慢体现出来,到了战争后期,德军必败无疑。


一点点历史


德国单挑美国,那么意味着没有其他国家的参与,国土即德国本土和美国本土,人口也一样。

国土:德国约36万平方公里;美国约963万平方公里。

人口:德国约7000万人;美国约1.3亿人

经济:毋庸置疑,美国本土工业制造能力和军事平均实力等在二战时期最为强大,德国当时经济居欧洲第一,但许多战争资源基本靠进口,德国科技较为发达,其黑科技和创造能力领先世界,二战德国之所有源源不断的战机坦克完全是不断的进攻掠夺式发展,可以说德国经济和工业仅次于美国。

军事:德国陆空军横扫欧洲,独特的闪电战举世闻名。陆军坦克:虎式、豹式、一、二、三、四各型号坦克和各式自行火炮等还有精锐的国防军与党卫军,二战著名军事将领德国基本占一半。海军是著名的潜艇部队。美国军事,简单来说爆发和续航强的一批,就只说一个吧,从德国闪电战波兰开始算起,美国造了151艘航母。

总而言之,以二战地球仪上的版图地理,德国必输无疑。

一:德国战争潜力远小于美国,人均素质虽不相上下但人口数量相差太大,一旦开战德国兵源远不如美国,石油更是握住德国装甲命脉。

二:德国国土纵深远小于美国,德国闪电战征服欧洲各国,欧洲各国版图过小,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可以让德国坦克开赴任意战场,但却在苏联境内吃了瘪直至战败。同一个道理,双方战略纵深相差太大了,而且双方隔着一个大西洋,或许德国陆军穷极一生也无法到达美国本土。

三:德国纳粹的法西斯制度只能让它不断的发动战争赢得胜利去赢得国民的支持,,不断地掠夺资源去维持德国的高负荷运转。美国联邦立宪制相比于此更好。

四:美国工业能力碾压德国,且德国本土资源匮乏。GDP方面看1940年,德国为561亿美元,而美国为1013亿美元,1945年美国甚至达到2230亿美元,可以说双方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战争机器全力运作,整个二战美国生产8万余辆坦克、26万余架飞机、238万余辆军事车辆,更是拥有151艘航母,堪称恐怖;而德国整个战争其间只生产了约3万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35万余辆坦克。

双方不是一个重量级选手,已经注定最终结果,更要命的地理环境已经让德国失去了最后的翻盘之力,或许没有大西洋,德国强大的装甲洪流可以以闪电战驰骋在美国本土,还不用担心寒冬降临,再给加上成功先于美国研制出原子弹,拥有一波流的机会去击败美国。

可惜战争没有如果。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德国不能在军事上和美国单挑,假如两国单独开战,德国必败。大家先看一组数据:在1945年二战胜利之时,美军现役军队1100万:陆军89个师650万人(含支援和陆航部队),陆军航空兵各型战机8万架;海军385万人,海军陆战队50万人,海军军舰数量10759艏。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航母150艏(含护航航母)、战列舰10艏、潜艇203艏、各类飞机30万架、坦克自行火炮10万辆、大炮37万门、军用卡车350万辆。1941年美国在军事上还是个中等实力的国家,除了太平洋舰队比较有实力外,陆军只有10万人。短短4年美国凭科技、工业制造、人口、能源一举成为世界军事强国,我们来比较下美德双方的军事潜力:




军队数量和兵员素质:德国在一战后进入老龄化,二战爆发前总人口6700万人,所以希特勒并没有想过2战损失会这么大,他是希望打一场装甲部队为突击力量的闪电战,能接受的德军阵亡数字是200万,所以直到1943年德国才进行总动员,武装部队达到1050万人,但这已经是德国人口能经受的极限。后面再放宽年龄进行征兵时,已经是少年和老年为主,到2战末期兵员素质已经降到低点。

美国人口是德国的2倍,有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实施普遍义务兵制度,如果有危机可以随时征召国民警卫队、预备役入伍,而且兵员素质高:美国人基本会操作步兵武器,民用飞行员、司机、海员等人员非常庞大。加上美德战争文化不同,德军经常以少战多,做无谓的牺牲,用士兵去冲击对方的机枪阵地,部队减员非常快;而美军对军事器材的损失不在乎,非常注意减少士兵伤亡,没有数量优势不会发起攻击,一旦失利会主动撤退。所以美德若开战,美军会始终在数量上占据优势(2战美军就没死几个人)。

科技与工业制造能力:在科技上美德处于同一个水平,甚至德国在某些军工领域还略有领先,但美国在海军、远程轰炸机、空中运输、陆军机械化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工业制造方面,德国1944年达到军工生产峰值,年产坦克、突击炮1.9万辆,各型飞机产量2万架。美国经济总量、军工产能占世界的60%,并且比后5位德苏英法日总和还要高,是德国的4倍,1944年美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各型飞机年产量达到7.4万架、坦克3.5万辆、军用卡车100万辆,海军武器的产量更是比世界总和还高几倍之多。

能源与石油:战争打的是钢铁与石油,德军以闪电战著称,但始终没有建立数量庞大空军和装甲部队,原因是德国受制于石油的短缺,虽然德国有煤制油技术,加上罗马尼亚油田的产能,还是不足于支持德国空军、装甲部队使用,更不用说让德军机械化了,大量的德国步兵师只能依靠骡马来运输和补给,德军是数着石油库存打完二战的。相反美国是世界第一石油大国,占世界石油开采量的70%,美军已经实现机械化,其陆军能够高速机动。

美国海军的实力比全世界海军总和还要强,德国海军除潜艇外在美军面前只有挨打的份,所以两国开战一定是美军进攻,美国在海空军方面对比德国有绝对优势,德军的优势在于陆军。美德战争空战是决定性的战斗,美德空军决战,美军有绝对优势:

美国各型飞机的产量差不多是德国的4到5倍,美德飞机没有质量代差,结果是数量决定战争胜负,美国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处于世界领先,能执行地毯式轰炸,是德国装甲部队最大克星;美军飞行员一旦达到飞行时间要求或成为空战英雄,会被送回国担任飞行教官,因此美军精英飞行员会被保留;而德军空战王牌一直在前线战斗,一旦战死其经验得不到保存和传授,优秀飞行员数量会一直下降;美国民用飞机飞行员数量居世界第一,经过培训会产生大量合格飞行员,而且大量飞行员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过不列颠空战,也具备丰富战场经验。德国石油短缺,无法支持大规模空军使用,而美军可以敞开石油供应,其军事设备都是大排量的,美军根本没有节约石油的观念。美军所谓的怕死只是战争观念不同,指挥官对于伤亡数字非常关注。但对于决定性战役,美军也是不计伤亡的,看看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鏖战就知道了。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彻底颠覆原来精英决胜的理论。在庞大的人口、武器制造、资源的数量优势下,战争会走向一边倒的方向。美国人口是德国2倍,gdp是德国4倍,工业制造能力是德国5倍,资源是德国的10倍以上。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大大简化战斗机和坦克的制造工艺、降低军工材料的质量(如用木材替代铝质机翼),依靠数量战胜德军的质量优势,苏联各项军工生产只有德国2倍,而美军军工质量与工艺高于苏军,数量更远超苏联,德军虽然有战术优势、战斗意志也比美军高,但在如此庞大的武器数量面前也要败下阵来。当然,德国如果提早研制出原子弹,双方和谈罢战也是有可能的。烟酒阁原创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烟酒阁大学士


第二次大战因德国而起,但是其实是美国埋下了二战的祸源,美国和英国在一战结束之后,为了所谓的和平,制定了一系列削弱德国的措施,也就是著名的《凡尔赛条约》。而为何这个和平体系只维持短短十几年,原因就在于美国试图借德国来制约英法等传统强国。

一战使得美国可以同英国平起平坐,但是美国依旧是需要更大的话语权,美国在削弱德国的同时,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则来防止德国再度发动战争。也就是说美国不在乎欧洲大陆德国怎么样,美国只希望英法等国不要再度把美国的话语权拿走,这也是美国为何迟迟不肯参战的原因。

只要欧洲大陆再度遭受类似一战这样的战争,那么英国就别想继续同美国平起平坐,事实上野正是如此,丘吉尔在二战时期曾经访问美国,向美国低头求援,这放在十几年前,那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德国的虽然强大,但是德国其实也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步而已。

若是让德国单挑美国,这其实没有对比性了,国力的悬殊、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都决定了只有美国打德国的份,德国是不可能可以够得着美国本土,而美军却可以用空军时常光顾德国本土。这样的不对称之下,德国的工业能力将逐步减弱,而美国的工业能力不受影响,此消彼长之下,德国势必崩溃。


小司马迁论史


谢谢邀请。首先二战是个令世界人民都痛苦的一次全世界战争,作为二战的主战场欧洲死亡人数不计其数,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当属横扫欧洲大陆的纳粹德国。




德国
经过一战元气大伤,国内矛盾严重,希特勒趁机上台煽动民族情绪,再者大力发展陆空军,英法的绥靖政策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划给了德国,更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加速二战的爆发。当时的德国可以说是以一敌百的国家
干翻了
陆军强国法国,导致法国灭亡,把英国势力赶到英伦三岛,不敢向前逾越一步,强大的德国空军还经常轰炸伦敦等英国其它地区,更是在初期把苏联摁在地上摩擦。

二战的美国初期未介入战争,趁机努力发展生产力,GDP全世界第一

生产力
也是全世界第一,德国强强在以闪电战闻名的陆军加空军联合进攻,美国在陆海空军都不弱于德国,
海军更是甩德国几条街,但是当时德国的科技还是略高一点的。

如果跨海作战,德国毫无优势,但如果平原作战,德国陆军不惧怕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坦克成群作战还是德国名将古德里安提出并组建的,闪击波兰,横穿雨林击溃马奇诺防线,闪击苏联,横扫北非,荡平北欧,无不是无坦克相关,

要真的在最强势的时候,陆地对战美国,如果单方作战,前期大胜,中期对峙,后期防守,毕竟德国的钢铁,石油,煤炭,铜,等等许多需要维持战争的资源远远跟不上美国。

德国二战失败在于资源匮乏和多方面作战。这是根本原因。

以上就是个人的见识,尚且浅陋,不喜勿喷!!!


游戏娱乐人生


德国当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赢美国。德国与美国的国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面,理论上美国可以揍3个德国。这方面已经很多人详细的描述过了。在解答区,看见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提问,即:【假设二战中德国和苏联、英国、法国联手,可以打赢美国吗?】这个提问倒吸引了我的兴趣,我可以作一番解答:

德国和苏联、英国、法国联手,能不能打赢美国呢?这又是一个假设历史的问题。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问题,虽然很不愿意回答这种问题,但根据需求仅仅是模拟一下。

从综合国力分数来看,如果德国和苏联、英国、法国联手,对美国实施联合军事打击是可以打赢的。

评价一国军事实力,不能简单靠数字的堆积,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国土纵深、人口、教育程度、工业能力、民族性格等。以上因素综合评估的话,美国实力最强:100分。接下来应该是苏联 ,在70-80分,是二战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第三应该就是德国,综合实力45-55分。第四就应该是英国,其综合国力在20-30分。法国就是在第五,综合国力在20分左右。就综合国力分数来看,德国和苏联、英国、法国四国综合国力总分远远超过美国,因此打赢美国是不成问题的。

一旦四是国联手,这些国家就可以占据东欧油田、西欧工业区、北欧的北大西洋海上要道、南欧打开非洲的大门,可以四面出击;不但可以把美国封在北美大陆,还可以南下非洲占据广袤的资源大地,要知道非洲有极其丰富的矿产、农业资源,白人已经开垦殖民了一两百年,这是法西斯的必争之地。占据北非后,就可以打通中东,征服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这样,美国就会东西两面受敌,加上苏联从北面推进,恐怕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征服美国,打赢四国联手对美国战争。

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设定条件的模拟推演,而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美国也不是一个等你四国来打的坐以待毙的国家,它也会联合其他国家与四国对抗。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情况和结果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判断的29。

 




怀疑探索者


双方死战的情况下,德国毫无胜算。战争打的是国力。单论战争之初的军事实力,美国可能不去德国和苏联,但是战争打的是国家的实力,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着打着发现自己没有钱了,粮食、石油弹药都补充不过来,那就只有分着毙命了。



二战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000亿美元,德国是550亿左右,苏联是460亿左右,英国和法国加起来都不如德国,第六是日本,约250亿。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比德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五大强国加起来还多!




德国单挑美国,首当其冲的就是用海军,德国陆军方式天下无敌,可是,海军方面实力却捉襟见肘了,其海军实力连日本都比不过,更何谈战胜美国。



空军方面也是能力有限,德国空军的能力根本比不上英国的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飞机在法国的基地距离英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而英国空军离德本土上千里,但英国空军依旧能够对德国本土进行远程空袭,到了四二年,皇家空军能一次出动上千架飞机对德国进行空袭,此时的德军飞机几乎已经不能对英国进行任何袭击。



陆军是德国的精华,德国的军队发展畸形,陆军异常强大,而海军和空军一般,战争初期,德国依靠闪击战迅速拿下了一些战略纵深小的国家,但是遇到了真正的大国,异常吃力,苏联在德国侵略之前,刚刚进行了大清洗运动,德国闪击战迅速拿下了很多苏联要地,但是没有想到,苏联战略纵深太大了,根本没有办法迅速吞下这个庞然大物,结果就是深陷泥潭,等待苏联反击。

美国战略纵深大,海军力量强,军队补给充足,比当时的苏联还要强大太多。美国二战结束时,总有1050万军队,年生产飞机4万架,生产坦克2万辆,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131艘航母,而德国从二战开始500万兵力,越打越少,没有办法补充,武器装备生产虽然还可以,但也无济于事,还有石油基本上都没有了。



还有就是美军二战中两线作战,总计歼灭轴心国军队(日本、德国)超过五百万,自身损失40万,全部为军人,无平民伤亡。美军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伤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军对日军的伤亡比例为1:20,对德军为1:7。

所以就算是德国单挑美国也不可能是胜利,


我是越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很强,那是在欧洲,但放眼世界最强的仍然是美国,两者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纳粹德国陆军很强,钢铁洪流,那是在前期,后期美国参战后供给盟军的装甲军团也是让德军闻风丧胆。如果把二战时德国和美国放在一起单挑,怎么个打法?那就以两国最强状态来分析对比下。

图为1942年,北美飞机公司B-25轰炸机正在生产。

1941年6月,德国挑起苏德战争,纳粹德国为了发起侵略苏联战争作了大量准备,不断加强军事经济力量,不断扩充军队。1941年德国的飞机生产量为11000架,坦克4000辆,火炮35000门,冲锋枪350000支等,军费开支占到国民收入的60%,着实恐怖,但各种军工生产仍无法满足,石油、橡胶、粮食等仍然尤感缺乏。

图为1942年,美国泛美飞机公司工人们正在观看轰炸机试飞。

到1941年6月前夕,德国的武装总人数为750万,其中陆军500万,200万空军(这里面包括空降兵和防空军),海军50万,当然还有纳粹党卫军大概20万吧,这个另算。装备的各种坦克超过6000辆,飞机13000架,火炮类超过7万门,舰艇超过200艘。因为是德国和美国单挑,所以只有德国数据,并不算纳粹的仆从国。

图为1943年,因战争的胜利,一名意大利妇女亲吻美国大兵的手。

美国在1942年之前,一直采取“孤立主义”,不介入坐山观虎斗的政策,所以美国并没有做战争准备,到1940年以前,除海军外美国的正规军不足30万,坦克仅有500辆,战斗力非常弱小,所以这里不能取1940年以前的数据,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发生的,随后美国宣战国家开启总动员,这里统计美国1942年的数据。

图为1944年,法国诺曼底海滩,盟军卸物资的场景。

1942年初,从梦中惊醒的美国,立即进行了战略协调和人力、物力的动员工作,把国家纳入战时军事经济,美国有约5万家民营工厂转为军事工厂生产,集中了大小军工生产的承包商雪超过了2万家,到战争后期军事工厂达到了10万家;仅在1942年这一年,美国共生产飞机7万架,作战坦克5万辆,重火炮3万门,舰艇超过900万吨。美国的这个数据是一年之隔巅峰德国的数倍!

1944年,艾森豪威尔将军讲话,除了全胜,一无所求。

因为美国的战略是全球,在这一点上德国就已经不在美国这一档次了,所以美国无偿支援了全球各国盟军,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亚洲到欧洲,以苏联为例:仅从1942-1943年,2年时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飞机12000架、坦克10000辆,军用汽车30万辆,大型驱逐舰12艘,其它各种战略物质不计其数。

1945年,美国轰炸机丢下燃烧弹后的日本东京。

所以日本当年偷袭珍珠港唤醒了美国这个战斗机器,美国出钱出装备,苏联出人开始了大反攻,一直打到德国投降,同时间美国又利用了业余时间绞杀了日本,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