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二战舰炮在8英吋以上到14英吋之间几乎空白?

btjae


一.初看8英寸-14英寸炮——二流选手的乐园

其实也不尽然是题主说的这样一片空白,二战舰炮不仅有介于8英寸(203mm)和14英寸(356mm)之间的型号,而且其中有不少还是战功卓著的经典之作。

德国:沙恩霍斯特级和德意志级

↑近处的是德国战列巡洋舰格奈森瑙号和她舰首的两座三连装280mm/ L50舰炮。远处的是她的姊妹舰沙恩霍斯特号。图片摄于1939年-1940年的冬季。

在1939年末的这次作战中,沙、奈二舰与莱比锡号、科隆号巡洋舰以及3艘驱逐舰结伴驶入冰岛-法罗群岛水域。这次出击,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两舰共同击沉了英国拉瓦尔品第号辅助巡洋舰。



↑沙恩霍斯特号的三连装280mm主炮塔,可见高扬的50倍径炮管,如此修长的炮管可以提升炮口初速,以延长射程、提高炮弹侵彻力,弥补了280mm炮口径不足的缺点。而且即便是280mm的炮塔和一旁的人相比也十分巨大。图片摄于1940年2-3月的威廉港(沙、奈二舰的母港)。

同年4月7日,二舰离开威廉港,前往北海进行作战。6月8日16时45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挪威哈而斯塔以西海域遭遇英航空母舰光荣号,沙恩霍斯特号遂即开火。沙恩霍斯特号第三轮齐射便精确命中并贯穿了光荣号的飞行甲板,使其丧失了起降飞机的能力。经过一番补刀,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击沉光荣号航空母舰和2艘护航的驱逐舰。

此役是世界海战史上战列舰拿下航母的一血,更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战列舰击沉大型舰队航母的战例。

↑当然,说到280mm炮,不能忘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沙恩可以认为是德意志的放大加强版。图为德意志级舍尔海军上将号,她正在穿越英吉利海峡,摄于1939年4月。

法国:敦刻尔克级



↑为了对付沙、格二舰,德国的好邻♂居法兰西自然不甘落后。法国人的敦刻尔克级装的便是330mm的主炮——我们法国人的炮,比德国人的粗♂壮一些就可以了。图为敦刻尔克级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前甲板,摄于1939年。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人采用了极为特别的四联装主炮设计,且两座主炮塔全部装于舰首。四联装炮塔的齐射固然是爽,但也有着主炮塔一旦被敌军命中四门炮一起跪的风险。图为敦刻尔克号,摄于1938年。



当然,主炮全部位于舰首的设计也许还彰显着高卢雄鸡的气魄与自信——面对德国佬/意呆利,我们难道还需要撤退吗?(不用撤了,1940年你们就完了)

意大利:安德烈-多利亚级


↑地中海的意大利,在维内托级之前的主力舰安德烈-多利亚级战列舰,也是用320mm炮的。不过意呆的这款320mm炮和德法两国的10/12寸炮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是1909年的老旧设计,安德烈-多利亚级实际上也是改造的一战老货色。图为安德烈-多利亚号,摄于1940年。

苏联:甘谷特级

↑苏联的甘谷特级战列舰,用的也是1907年设计的老305mm炮,战舰本身也是沙俄时代留下的老底。留意她的四座主炮都位于甲板水平面上,并不像之前介绍的两款军舰那样有主炮塔“高低堆叠”的现象。

图片摄于1935年庆祝乔治五世登基20周年的英国皇家海军阅舰式,甘谷特级二号舰马拉号(原沙俄海军彼得罗巴甫罗夫斯克号,编入苏联海军后更名)受邀参加。这次阅舰式位于英国举行阅舰式的传统地址斯皮特海德(Spithead)。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历次阅舰式,总有一次能震撼到你。

美国:阿拉斯加级


↑美帝在战争末期建造的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装的也是305mm/L50舰炮。不过阿拉斯加级本质上是超大号的重巡洋舰,其任务主要是压制敌方巡洋舰和驱逐舰、对陆火力支援,以及作为航母的带刀护卫遂行防空任务,与敌方主力舰对射并不是她的工作。而且美帝战巡也就是昙花一现,阿拉斯加级之后就再没造过了。因此一些资料将阿拉斯加归类为大型重巡洋舰,个人认为会更为贴切一些。图为阿拉斯加级二号舰关岛号(USS Guam CB-2),摄于1945年2月的珍珠港。

二.条约下的暗流涌动——大国海军发展更大火炮的历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介绍的装备305mm/320mm级主炮的军舰,要么就是二流海军的主力舰,要么就是一战老舰,要么就是一流海军的二线战力。

众所周知,一战后,列强为重构以帝国主义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相互制衡,签订了一系列限武条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其中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1930年还有伦敦海军条约对其进行了补充),对主力舰的主炮口径做出了限制,战列舰必须小于16英寸(406mm),重巡洋舰不得超过8英寸(203mm)。此外,条约对单条主力舰吨位,以及各大国海军的主力舰总吨位和主力舰数量做出了限制。


↑丧心病狂如美帝,早在1921年就提出了18英寸(457mm)舰炮的研发计划,1927年就造出了两门样炮和一批炮弹。不过因为海军限武条约,计划搁置,最终下马。

*小编在一篇问答《大和号战列舰的94式45倍径46公分18寸主炮是最大的海军舰炮吗?》对美帝的实验型457mm舰炮计划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因此,各国新建造大型战列舰的计划也基本上都因超出条约限制被取消、搁置或更改。根据条约,各国海军的战列舰是不能装406mm或者更大的主炮的。


↑但实际上,各国在条约之外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美国能够保留三艘即将完工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装4座联装16英寸炮),日本也以造舰资金中有小学生捐款为理由,保留了长门、陆奥两条尚未服役、装4座双联装410mm炮的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英国后来建造了两条装三座三连装406mm炮的纳尔逊级。图为刚刚服役出海试航的长门级二号舰陆奥号,摄于条约刚刚签订的1923年。

华盛顿海军条约于1937年到期失效,但1935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又成了新的“搅屎棍”。1935年,各海军强国开始新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英国与美国在关于“新舰将采用14英寸口径主炮”这一条件上达成了一致立场。 由于美国考虑到日本、意大利无意接受条约,因此在主炮口径选择方面留有余地,在设计中的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预留了用16英寸主炮替代14英寸主炮的空间。



↑英国人这一次还是太绅(tian)士(zhen)了,1935年的伦敦条约谈判期间,大家都在偷偷研制或者建造超标的军舰和舰炮,只有约翰牛英国在老老实实在造35000吨,装10门356mm炮的乔治五世级。结果英国战列舰成了各国新锐战列舰中个头最小,火力最弱的。图为乔治五世号前甲板的四联装356mm主炮,摄于1940年。



↑事实上,得知在日本退出条约,开建装460mm炮的大和级之后,美帝立刻就给准备/正在开工的北卡、南达两级舰换上了406mm主炮。整个条约时代,可以说是日本闹退出,美帝留底牌,各怀鬼胎。

图为南达科他级二号舰阿拉巴马号(USS Alabama BB-60),摄于1942年末至1943年初。留意在她原本计划装14寸炮的35000吨船体上安装了16寸炮后,炮塔两侧剩余的甲板空间显得十分狭小。

三.二战重巡洋舰始终采用203mm主炮的原因



↑对于战列舰的主炮,一流海军的态度当然是越大越好。而对于作为二线战力的重巡洋舰,各国也自然都是贴着条约的上限——203mm(8英寸)来设计的。上图为德国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203mm/L60主炮,也是欧根亲王号少有的彩照,摄于1940年。这款新型长身管203mm炮有着能够击穿老式全面防御战列舰的强大侵彻力。



↑而之所以各大国没有在条约失效后给重巡装上更大口径的主炮,主要原因还是资源紧缺。海军的主要研发资源都用在战列舰和新兴的航母上了,不可能再花大价钱开发出划时代的重巡洋舰。再加上重巡洋舰一般不需要对付对方主力舰,把现有203mm炮的潜力发掘一下,拿来欺负一下驱逐和轻巡、对抗同级别的重巡洋舰、进行对陆火力支援,都是够用的。

上图为彭萨克拉号重巡洋舰(USS Pensacola CA-24),摄于1945年7月。她是典型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为了在有限的条约吨位限额里装上多达10门203mm炮,极大地牺牲了防护性能,航速在同类舰中也偏慢。从图中也不难看出她“头重脚轻”的设计。

四.二战美日新锐战列舰主炮发展概况



↑上文所说的二战“一流海军”其实指的就是太平洋战场的美日两国,老牌强国英吉利勉强也能算个一流。二战美英日的海军舰炮在8英寸到14英寸口径之间的确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图为衣阿华号在1984年的大西洋演习中开火。



↑从科罗拉多,到北卡南达,再到衣阿华,美国人把16寸炮逐步改进发扬光大。鬼子更是直接搞出了实(bian)用(tai)的460mm炮。实际上,就人类有史以来造出来的所有战列舰而言,大和级和衣阿华级的单舰战力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上图是一张非常著名也是非常经典的照片,摄于1941年9月的吴港,此时的大和号还没有完全竣工,三号炮塔高扬的一门主炮应当是在做调试工作。与甲板上的棚屋、人员对比之下,足见大和级三联装460mm炮塔之巨。

值得留意的是,图片右侧有一艘船露出了其舰尾——凤翔号航空母舰,她是日本自产的第一条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建造的航母(早期航母多由其他船只的舰体改造而成)。

↑之所以说英国海军只能“勉强”属于一流,也不是空穴来风。在纳尔逊级之后,英国战列舰的发展渐渐被美日拉开了距离:先是被条约坑,造了只有14寸炮、35000吨的乔治五世级;

然后是被自己坑,因为开战后资源紧缺,最新锐的前卫级基本上就是由各种现有设计和零部件拼凑出来的一艘“皇家游艇”,主炮甚至还用着一战时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当家花旦的奶奶级15寸炮。前卫级的建造过程更是一拖再拖,到战后的1946年才迟迟服役,前前后后只造了一艘,却在1954年就早早退役,1960年被拆毁。图为前卫号,摄于1952年,这时她已经改编成训练舰了。

三.简析德、意、法战前主力舰装305mm/330mm炮的原因以及后续发展情况

意大利

而对于一开始举例说明的德、法、意三国来说,情况又有不同。

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舰总吨位分别为52.5、52.5、31.5、17.5、17.5万吨。当其他国家都努力在自己捉襟见肘的吨位限额里见缝插针,巧立名目的时候,意呆利海军却有着充裕的吨位余额——手里一共只有三艘老旧的一战安德烈-多利亚级战列舰,改吧改吧也凑合,对付一下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地区的势力也还算够用。



↑不过,意大利海军也不算是不争气,在1940年造出了新锐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从纸面上的技术指标来看,她甚至不亚于俾斯麦级。

不过说到实际战绩嘛,维内托号的出击次数不少,但唯一的战绩就是90mm防空炮击落的一架英军剑鱼式鱼雷机上的3个人头。至于二号舰罗马号,战绩直接就是零蛋。也许意大利人确实不是个善战的民族吧。图为维内托级二号舰罗马号,摄于1943年。

↑功夫再高,也挡不住菜刀;武器再好,也架不住乱搞。无论多么先进,武器的核心战斗力始终还是在于背后操作武器的人。


德国



↑1930年代末崛起的纳粹德国海军,并不受一系列海军条约的限制,但他们也没有把舰炮造得很大。元首在二战前的确很膨胀,但是在海军战略与发展这方面,德国人还是相当理智与严谨的。



↑英国1935年的阅舰式,就是上文写到的苏联马拉号参加的那一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型军舰一眼望不到头。在海上面对这样的敌人,以欧陆为作战重心的德国,难道还有硬碰硬的希望?



显然没有。(除非德国人有《三体》里的水滴)

沙恩霍斯特级是经典的德式战巡,是劣势海军背景下的产物。沙恩和德意志(也包括俾斯麦)这类德系大型水面战舰要求的是在英军的绝对兵力优势下突入公海进行破交作战。也就是破坏敌方水上交通线,并且通过航速优势回避敌方主力舰队追击,强化防护性能以提高战舰生存能力,而火力方面只需要打打商船和在远距离欺负一些巡洋和驱逐就够了。因此德国战列舰的火力是弱于同时期同级别的他国战舰的。



↑实际上,俾斯麦的体量只比衣阿华、大和小15%-20%,但是她的主炮却比后者弱了两到三个级别,原因也正是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德式战舰,生存至上。两条沙恩,三条德意志还有两条俾斯麦都是因寡不敌众,死在英国优势海空军兵力的围殴之下的。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俾斯麦级、衣阿华级、大和级。



↑用隐蔽小巧的潜艇来执行破坏海上交通线的破交作战比使用沙恩、俾斯麦这样的大型水面舰只要适合得多。大型水面舰只就是烧钱兽,建造成本高、耗时长,维护使用起来也很精贵,在战场上却又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一旦损毁很是让人心疼。

而潜艇毕竟成本低、数量大、易于维护(大部分二战德国潜艇都只有几百吨排水量),即使被击沉个几十上百艘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因此二战后期,德国海军的资源全面向潜艇倾斜,再没有新造大型水面舰只。

法国



↑法国人的敦刻尔克级,就是为了制衡意大利的安德烈-多利亚级和德国的德意志级的。因此给军舰装上新式的330mm炮:火力比假想敌有一些优势,就可以了。而在得知德国正在建造俾斯麦级、意大利正在建造维内托级后,法国人又推出了装380mm炮的黎塞留级。图为黎塞留号,可见她延续了敦刻尔克级独特的主炮布局,摄于1950年代。

苏联



↑至于苏联海军的甘谷特级,毛熊从来就不是以海军见长的嘛……俄国人在海军这方面可以说是比汉斯猫还偏科了。苏联陆军一路高歌猛进大喊乌拉杀进了柏林,可是海军干了什么?海军在哪里?喵喵喵?可能只有在战舰世界里才能看到威猛雄壮的二战苏联海军……

↑没有黑俄罗斯的意思,勿喷。

四.结语

综上,二战的8英寸到14英寸炮不仅不是空白区,反而是在二战前的一段时期,最适合当时世界第二梯队海军选择的舰炮口径。

而开战后,重巡洋舰的主炮以203mm(8英寸)为发展上限,而战列舰主炮的口径都在往406mm甚至460mm口径方向发展,8英寸到14英寸自然就显得无人问津了。


Sabot穿甲哥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长文预警)其实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现役舰炮的口径在8英寸(203毫米)至14英寸(356毫米)之间并非空白,除了德国海军采用的283毫米舰炮外,其他多国海军也有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大口径舰炮,只是数量型号相对较少罢了。下面就简单盘点一下:

英国皇家海军

英国海军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陆续淘汰了伊丽莎白女王级之前的所有装备305毫米和343毫米舰炮的战列舰,到二战爆发时现役战列舰以装备381毫米舰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R级为主,外加2艘装备406毫米舰炮的纳尔逊级,此外装备356毫米舰炮的英王乔治五世级也在战前和战时陆续服役。当时唯一装备343毫米舰炮的军舰是已经改为训练舰的“铁公爵”号,尚保留着3座双联装主炮共6门,不过“铁公爵”号在战争爆发之初就遭空袭坐沉,此后一直以宿舍船状态度过了整个二战,所以它的6门炮属于退役状态,英国海军还将部分203毫米至343毫米口径的舰炮转用为岸炮,它们也不能算现役舰炮,所以英国海军舰炮在上述口径区间内倒真是空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改为训练舰的“铁公爵”号,拆除了B、Y炮塔。

美国海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以1911年至1923年间建造的标准战列舰为主力,其中除3艘科罗拉多级之外全部采用356毫米舰炮,而后续建造的新型战列舰均为与科罗拉多级相当的406毫米舰炮。美国海军还保留了2艘装备12门Mk 7型50倍径305毫米舰炮的老式战列舰,即“怀俄明”和“阿肯色”号,前者主要作为训练舰使用,而后者则开赴一线,先后在诺曼底、法国南部、硫磺岛、冲绳岛等登陆作战中担任火力支援任务。除了2艘老战列舰外,美国海军为2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各装备了9门Mk 8型50倍径305毫米舰炮,Mk 8型是Mk 7型的减重简化版本,可以发射新型穿甲弹,2艘阿拉斯加级均投入了前线作战,因此美国海军在二战时至少有30门305毫米舰炮处于现役状态。

1944年4月开赴欧洲战场的“阿肯色”号战列舰,该舰是二战时美国海军唯一投入一线的305毫米炮战列舰。

1944-1945年间,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关岛”的前主炮群特写,该舰装备9门Mk 8型305毫米舰炮。

日本海军

二战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均在356毫米至460毫米之间,在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确为空白。不过,日本海军为了应对美国阿拉斯加级,于1940年计划建造2艘超甲巡,装备9门310毫米舰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超甲巡被取消建造,这款310毫米舰炮仅停留在设计阶段。

日本海军“超甲巡”模型,该舰计划安装9门50倍径310毫米舰炮。

法国海军

法国海军在二战爆发时除了2艘在建的黎塞留级战列舰(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外,其余5艘战列舰的舰炮口径均在356毫米以下,其中3艘普罗旺斯级各装备10门45倍径340毫米舰炮,2艘敦刻尔克级各装备8门50倍径330毫米舰炮。

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330毫米舰炮正面特写。

意大利海军

意大利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2艘加富尔公爵级和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将其原有的13门305毫米舰炮削减为10门,并通过扩膛将其口径扩大到320毫米,从而提升了威力,而后续建造的4艘维内托级全部升级为381毫米舰炮。

现代化改装后的安德烈亚·多利亚级的320毫米舰炮是由305毫米舰炮扩膛而成。

德国海军

德国海军在二战前夕建造的3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和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均装备了283毫米舰炮,其中前者为52倍径的SK/C 28型舰炮,后者为54.5倍径SK/C 34型舰炮,尽管口径、弹重不及其他国家的大口径舰炮,但凭借长身管、高初速获得了较远的射程和不俗的威力。此外,2艘德意志级前无畏舰还装有老式的SKL/40型283毫米舰炮,两舰在战争初期及末期也参与了一线作战。

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装备的SK C/34型283毫米舰炮。

苏联海军

苏联海军在二战中保有3艘沙俄时期建造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各装备12门305毫米舰炮,分别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执行火力支援任务,从未参加过真正的海战。

除了上述这些海军外,巴西、阿根廷也保有装备305毫米舰炮的旧式战列舰。

苏联海军“马拉”号战列舰,原为甘古特级“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备12门305毫米舰炮。

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盘点可以看出,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普遍在356毫米以上,而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的舰炮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旧式战舰沿用的旧式舰炮或由旧式舰炮扩膛而成,真正重新设计的仅有德国的两款283毫米舰炮、法国海军的330毫米舰炮和美国海军的Mk 8型305毫米舰炮,所以也就难怪给人留下空白之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值得奇怪,可以说是舰炮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海军“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其305毫米舰炮是针对日本海军的“超级巡洋舰”设定的。


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203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基本上充当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的主炮,而在20世纪初叶,战列舰的标准主炮口径为305毫米(12英寸)。在一战前夕至一战结束,各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主炮口径迅速攀升,由12英寸级别提高至14英寸、15英寸乃至16英寸级别,甚至开发出18英寸级别的重炮。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将各国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上限确定为406毫米(16英寸)。在条约时代,日美英三大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均在356毫米以上,而后续设计的新型战列舰均采用406毫米舰炮或更大口径舰炮(唯一的例外是英王乔治五世级),而德法意等国的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也都往15英寸级别看齐,由此可见在两次大战之间战列舰主炮的口径标准下限为356毫米。对于战列舰而言,其威力首先体现在主炮口径上,所以各国海军都将注意力集中在356毫米以上的大型舰炮,而不会将资源投入已被逐渐淘汰的356毫米以下口径的舰炮上。另一方面,同样是《华盛顿海军条约》又将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上限规定为203毫米,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建造的巡洋舰绝大多数的主炮口径都不超过203毫米,于是乎在203毫米至356毫米之间的口径区间出现了相对的空白区。

德国海军“斯佩伯爵”号装甲舰的SK C/28型283毫米舰炮。


至于美国、法国、德国这几款处于上述区间内的新型舰炮其实各有其特殊性。美国阿拉斯加级采用305毫米舰炮实际上为了应对日本海军建造相应级别“超级巡洋舰”的威胁(日本“超甲巡”的310毫米舰炮也是这种情况);法国敦刻尔克级的针对目标是德国海军装备283毫米舰炮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后者的装甲防护其实是巡洋舰级别的,所以330毫米舰炮威力足够,同时也可以压制意大利经过大改装的旧式战列舰;至于德国海军采用283毫米口径则有两方面原因,一来283毫米是德国海军的传统舰炮口径,技术相对成熟,二来德意志级和沙恩霍斯特级在设计时还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虽然和约没有限制德国新造主力舰的口径,但为了避免刺激西方,德国海军选择了较小的283毫米口径。


崎峻战史


其实很简单,海军假日条约里装8英寸以上舰炮的就得算主力舰了,就得占主力舰吨位了。既然都开始造BB了,总不能抗305出去丢人吧,大家起步就从15英寸呗,因为一战末期大家都是造过15英寸的。

乔五是因为牛牛傻呵呵的准备遵守伦敦海军条约,但是嘛,因为日本没签,所以别的国家都准备直接上16寸炮了,典型的坑人不成反被坑。

甘古特是一战老船了,没讨论价值。

敦刻尔克是为了对付德意志级和意大利重巡,没打算和BB刚正面,所以上的340。

沙恩是为了不过分刺激牛牛,而且人家确实有换炮塔上双联装15寸的,只不过没执行罢了


安齐奥-安尼


从8英寸到14英寸之间的舰炮口径实际是存在过的,只不过他们很快成了非主流,从而消失了,主要是就在于上世纪20年代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当时各国对战列舰的数量等进行了限制,这就造成各国在签约之后不得不压缩舰队的规模,在压缩军备的时候,自然把最好最先进的战舰保留下来,其他许多老旧战舰实际上都被砍掉了,这些被淘汰的战列舰实际上就是安装非主流的舰炮口径。

同时,条件也对战列舰以下的巡洋舰进行了限制,定位为1万吨,这样的战舰实际上只能安装203毫米的舰炮,随之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还是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比如:德国人曾经用过280毫米的,但是属于非主流的,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自然让人感觉不到了。


幽谷雪兰


1.别乱说啊,并不是空白,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是330火炮,意大利的罗马级战列舰是350毫米,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以及沙恩霍斯特起主炮全为280毫米。俄罗斯的马拉号主炮12寸305mm。2你所谓的8寸203mm,到14寸356mm中间是空白,主要是说大海军的英美日基本不装备。一站结束后,海军发展是超无畏以及条约级重巡,超无畏14寸是门槛,15寸,16寸居多,不排除日本的410mm主炮。因为竞争的平台变了,原来的12寸以下包含12寸主炮,对舰穿甲能力不强。没有使用价值,而以前的装甲舰以及战巡,因为英德海战后,面对世界潮流价值不大。所以一战后大量退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