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五糧液是否有彎道超車茅台的機會

在白酒界,五糧液可謂茅臺之下,萬人之上,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涼涼”感。在2012年之前,五糧液單價還與茅臺並肩抗衡,但當時代的風口來臨,茅臺迎風而上,拉開了與所有白酒的差距,開啟茅臺一枝獨秀的時代。

2017年

貴州茅臺酒股份公司實現營收582.18億,同比增長49.81%;

五糧液實現營業總收入301.87億元,較上年245.44億元增長22.99%;

從營業收入體量上,兩家公司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上。到底是什麼,讓雙方在時代的岔路口,分道揚鑣,五糧液只有先思考過去失去了什麼,才能知道自己的未來,需要什麼。

是香型決定雙方的勝負麼

茅臺屬於醬香型,五糧液屬於濃香型,是很不一樣的兩種香型體系,存在一部分人對於香型很敏感,喜歡濃香喝不了醬香,也有就喜歡醬香,喝不慣濃香,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茅臺和五糧液肯定都有一部分這樣的核心受眾群體。

飛天茅臺53度 醬香型

劍南春 水晶劍 濃香型

五糧液普五52度 濃香型

劍南春金劍南k6 濃香型

郎酒 郎牌郎酒 醬香型

洋河 海之藍52度 濃香型

習酒 紅習醬 醬香型

瀘州老窖 濃香型

茅臺王子酒 醬香型

江小白 清香型

(京東2018年一季度酒水銷量排行)

從相關數據來看,醬香型和濃香型在市場比重上算難分伯仲,特定口味愛好群體很難說是雙方差距所在。況且酒做到茅臺和五糧液這個級別,口感均屬上乘,並且他們的功能更多的也是用於社交。所以,香型一定不是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

是品牌背書讓雙方分道揚鑣麼

茅臺和五糧液都有國企背景,但在產品上,國酒的稱號歸於茅臺,國字號的背書,絕對讓茅臺贏在了起跑線上。回顧從建國以來,政府對茅臺酒的推崇,等於免費幫茅臺打了最好的廣告,讓茅臺有著極佳的社會知名度和信譽度。這一點,確實五糧液無法比擬。

雖然八項規定後,官方對於茅臺的使用慎重了許多,但他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撼動,在市場上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而五糧液仍舊沒能找到自己定位的突破點,其實就是浪費了一次絕佳的反超機會。

是物以稀為貴的自然法則麼

茅臺酒產能逐年增加,但遠遠沒有消費者需求增長的快。再加上茅臺酒品控嚴格,產地條件嚴苛,茅臺酒暫時還無法突破產量的瓶頸,茅臺缺貨依舊會是常態,這也是茅臺酒價格水漲船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五糧液的市場需求也很大,五糧液也在不斷擴充自己的產能,但為什麼他不能稍微控制下產能來調整下價格體系呢,我想因為他的替代者太多,沒有國酒茅臺的獨一性,如果他不通過覆蓋市場控制局面,很有可能就被其它品牌取代。

茅臺:2017 年度,公司共生產茅臺酒及系列酒基酒 63,787.61 噸,其中茅臺酒基酒 42,828.59 噸,系列酒基酒 20,959.02 噸。

五糧液:公司擁有數萬口上至明初古窖(1368 年連續使用至今達 650 年)下至幾十年不等的地穴式發酵窖池,擁有國內最大的單體釀酒生產車間。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公司已形成了獨有的“十里酒城”規模,具備年產二十萬噸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能力。

(截取自兩公司2017年年報)

所以這物件不僅要稀有,還必須具有獨特性,你才能做到物以稀為貴,沒有獨特價值,物稀則亡。

總言之,茅臺與五糧液今日的格局,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因,但在當今時代,五糧液能否更進一步,無論是在品牌建設上,產品創新上都需要有個一個跨時代的變革,才有可能打破現在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