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解诗:好可怜,杜甫是怎样巴结奉承人的?

尚有话说

独钟杜甫的王和尚又回来了。

和尚早有计划:要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杜甫的经典律绝。这个工程虽然浩大,但是且容和尚慢慢道来。

本次的诗作大概有12首,分两次发布。此时唐朝已经处在安史之乱的前夜,但是京城中的人还未感觉到,老杜还在为求官而奔波。老杜此时的诗还多是一些宴饮应酬之作,虽然文字精美,思想性和艺术性还远未到达顶峰。

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穷困的老杜才接触到社会现实,才迸发出磅礴的才情,彰显出伟大的人格。接触社会和现实,走近人民和内心,才成就了杜甫的伟大。

大乱在即,且容杜甫先安闲一会。(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其一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王和尚简评

先交代下写作背景:这两首诗年月难考,不过据其诗意应该在天宝间未乱时而作。这是杜甫陪贵介公子游玩宴饮的作品。这首诗最好在尾联,幽默含蓄,暗含揶揄。

这首诗主要是记录游玩胜事。首联写泛舟入沟,二联写纳凉之景,三联写公子携妓,尾联写傍晚遇雨。轻迟深净,工致自然,是诗眼炼字处。

值得称道的是尾联。盛景游玩,不可无诗,无奈公子作诗慢,正好云屯欲雨,作者调侃说是雨助诗兴,也是在催促公子快写。调侃含蓄,语带幽默。不过从携妓游玩,诗才不足,可见也是纨绔子弟。

雪,是擦拭之意。

其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王和尚简评

这首紧接上首尾联,写雨中场景。

天时是五月,所以风急雨骤,风雨领起全篇。首联对仗,虽然互文,但是各有侧重。二联写席上女孩的情态,这一联刻画细致,虽可理解成互文,但是如果细分更有趣。越女习惯戏水和乘舟,所以虽然衣服被雨水打湿,但是没有写惊慌之态,想来越女有不以为意之态吧。反而燕姬却含愁,或许是因为不惯乘舟,风急雨大故而发愁。这一联看出杜甫观察之细致。

三联写船,承接首联船头句。风急浪大,驱船靠岸。侵字用的好,一个侵字可见岸边垂柳茂密之状。船幔和浪花一起摇动,写来非常形象。

结句写归去,天气凉爽好似秋天。翻字可思,翻者变也,归去时候天气变凉爽,翻字有喜意,并且和上首落日放船有照应之意。

这两首诗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可称道的都不多。唯有一点可以留意:作者两首诗各有侧重,上首写游玩,下首写雨景,不重复,不相犯,这才是大手笔会作诗的手法。而用雨来连接两首诗,上一首写放船,二首结句说归路,写得有始有终,圆转如意。所以老杜写诗规矩严整,由此可见一斑。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王和尚简评

此诗写于天宝13年,作者此时未得一官半职。城西陂即渼陂,此地风景优美,贵介公子多于此游玩流连。作者为了求官,也多次陪官宦在此游览。这首诗写得雄壮典丽,工致从容,虽然思想性不高,但称得上精品。

青蛾皓齿写美貌歌姬,楼船,写出船的壮丽。横笛短箫写音乐之盛,悲远天,楼船鼓吹响穿天际,故说悲远天。悲字却又乐极生悲,或者儿女游乐如狂的感觉。作者下一悲字,从旁观者角度来写,确是由融入不进之感。

中二联写得工丽绝伦。春风自信,迟日徐看,拟人手法。动是自信而动,牵曰徐看,写得雍容大度,极具气象。牙樯,锦缆,极写划船之华丽,春风迟日写风光怡人。三联观察极为生动。鱼吹细浪,姜夔曾借用为老鱼吹浪,变俊秀为老健。燕蹴飞花,写得细致动人。鱼吹细浪可见,暗示有风,接摇歌扇,自然流利;燕蹴飞花,暗示美人舞技灵动。另外:鱼吹细浪,水流漾动,扇影在水面摇动;飞花落满宴席,更见场面热闹。中二联句法好看,炼字精到,写景细致动人,堪称佳构。

尾联荡开一笔,以议论写出:若非有小舟来往穿梭送菜送酒,画船上怎能有如泉的酒水供畅饮呢?这句是议论,也是感叹,更写出宴席之外匆忙的景象,将宴会的气氛烘托得热闹匆忙。

总说:这首诗是一次宴会的描述,本身并无高深思想,杜甫只是用他的笔细致的刻画,描述饮宴歌舞之乐。有解读说是作者暗含讽刺,其实是牵强解读了。老杜有时候很容易沉迷于宴饮之乐,并非时时处处都站在穷困百姓一边的,以后也有类似格调不高但是文字精美的诗作。

需要提醒一下:本首诗二三联失粘。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先介绍下背景:杜甫在长安十余年,为求官费尽心机。他一方面追随权贵,另一方面找机会给皇帝敬献《封西岳赋》。这首诗应该是写在献赋之前。之前介绍很多奉陪追随贵介公子的诗都是这种情况下写的。按照杜甫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以说在长安十年是杜甫处处碰壁的十年,也是内心痛苦的十年。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卖药都市。天宝末年,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安禄山蠢蠢欲动,唐明皇依然夜夜笙歌,整个社会都处在动乱的前夜。这时候,杜甫依然为了官职而奔走。就是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田澄是天子近臣,掌管皇帝奏折和起居注。(献纳使:是掌管奏折的人;起居舍人,是负责皇帝起居注的人。作者并写,田澄可能兼任二职。)因为给皇帝近臣写诗,所以这首诗用词典雅,工致流丽,当然也免不了逢迎之意。这首诗的目的就希望田澄能够帮他在皇帝面前做引荐。下面细看这首诗。

首联:雨露,比喻皇帝恩泽。司存有掌管职掌之意,也有官吏有司之意。起句就有逢迎之意。因为献纳本在外,而杜甫说在雨露边,就说田澄属于皇帝近臣。同时田澄又兼任起居舍人,所以说在雨露边也是实写。地分:分处其地,就是职分所在。清切:清要切近,就是清高但是又重要。任才贤:就是有选贤任能的重要作用。这一联点出田澄的地位和职责,处处流露奉承之意。细看:清切承接雨露,上句写地位,对句写职分,各有侧重。

二联:退食: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指官吏节俭奉公。也是夸赞田澄之意。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这句田澄节俭奉公忠于职守。对句,承接上句献纳使负责收取臣下的奏章,而宫女负责打开封存奏折的下子,捧到皇帝跟前。开函承接封事。这联写田澄的具体工作。

三联:晓漏,是计时之物。青琐闼:宫门。借指皇宫;朝廷。 写田澄一大早就穿梭在宫门内外侍奉皇帝传递消息。白云篇:指皇帝诏书,或者以“白云篇”称帝王的诗作。点检:.点;差发。这两联都是写田澄的具体工作。用词典雅,典故很多。其实就是突出田澄职责的重要。

尾联:杜甫自比杨雄有夸赞皇家的赋要敬献皇帝。说句题外话:老杜对自己的诗文非常自信,比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还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句子,都表现他的抱负和文章的自信。所以此句是自夸也是自信。下句吹嘘就好理解了:就是需要田澄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需要田澄给行个方便。送上天就是说以达天听。同时这句也是扣准田澄作为献纳使的职分所在。同时从结句可以揣摩到:杜甫此时有献赋之意,但是可能还未果献。

总的来看,这首诗是典型的干谒诗,诗中有吹捧,有需求,也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写给皇帝近臣,用字当然要典雅,对仗也需要更工稳,同时这首诗可能会被皇帝看到,所以必须下功夫去结构。但是必须说一句,老杜写这类诗总是有点言过其实,不能做到雍容大度不卑不亢,可能是性格所致,也可能是作者太过急切了吧。

从写法上,对仗工稳,用字古雅,并且扣准田澄的两项职责各有侧重去写。并且:双提分顶,布局非常整齐。所以称得上一首比较成功和有代表性的干谒类作品。

但是得说一句:据史料记载,天宝九年,有大臣恭请皇帝封西岳华山,皇帝也答应了。但是不久华山下庙宇遭灾,并且久旱不雨,皇帝下令停封西岳。天宝十三年,杜甫献《封西岳赋》,也是提醒皇帝可以再封禅华山。可惜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封禅之议又告终止。也就是说杜甫献赋并未得到皇帝封赏。杜甫命运多舛,终非天幸,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