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山剿匪记:刘忠占山为王,韩世忠釜底抽薪

(白面山即今幕阜山,又称天岳山)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由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举兴兵南犯,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仅一年多时间,便直抵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享乐型皇帝宋徽宗见大事不妙,急忙传位于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宋钦宗即位后,自知不是金国对手,遂屈膝求和,俯首称臣。然而,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军再度南下,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将汴京洗劫一空,然后押解着俘获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北归。历时168年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或“靖康之耻”。

靖康之难时,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滞留河北,幸免于难。后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于当年建立了南宋,成为宋高宗。虽然当上了皇帝,赵构却犹如丧家之犬,被金兵追着到处跑。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暂停南侵,才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安顿下来。然后于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临安。

南宋政权暂时稳定了,但整个国家依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不仅北方金国咄咄逼人,而且从北方沦陷区逃到南方的溃兵、土匪,亦趁机作乱。这些溃兵、土匪队伍,许多是北宋靖康之难时,各地应诏勤王临时拼凑的部队。随着北宋的灭亡,他们成了游兵散将。南宋建立后,朝廷对他们撒手不管,于是沦为流寇盗贼,或占山为王,或四处流窜。

(白面山即今幕阜山,又称天岳山)

当时占据岳州平江县白面山的,是土匪刘忠。刘忠是山东人,早年在家乡落草为寇。金国南侵时,刘忠带着一帮人流窜到汴京作乱。北宋朝廷派兵镇压,刘忠表示愿意归顺,于是参与抗金。刘忠的额头上刺有花纹,自称“花面兽”。其部众则清一色头戴白毡笠,别具一格。据说《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的形象,即取材于刘忠。史籍中称刘忠“勇锐善战”,估计打仗是一把好手。

北宋灭亡后,刘忠再度沦为流寇,带着部众窜至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宋朝廷令其解散队伍,返回原籍。刘忠置若罔闻,反而于建炎三年(1129年)率部继续南窜,进入湖南,占据了岳州平江县的白面山。白面山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刘忠占山为王之后,经常在周边各县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当时的南宋政权尚未站稳脚跟,自然无暇顾及收拾刘忠。刘忠的部众因此迅速扩大到了数万人。

(白面山即今幕阜山,又称天岳山)

南宋朝廷决意剿灭刘忠,缘于抗金名将张所之死。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迫于形势,起用抗金名臣李纲为宰相。李纲拜相后,提名抗金名将张所担任河北西路招抚使。但李纲只当了77天宰相就被免职。不久,张所也因奸臣构陷,流放岭南(今广东)。张所前往岭南,路过岳州时,意外被占据白面山的刘忠拦截。刘忠欲拉张所入伙,被张所断然拒绝,刘忠遂将张所杀害。张所遇害后,引起了他的旧部下岳飞的愤怒。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时,曾破格提拔岳飞为统制,对岳飞有知遇之恩。因此,岳飞启奏朝廷,要求发兵征讨刘忠。

绍兴二年(1132年),南宋朝廷派名将韩世忠统兵入湖南剿匪。韩世忠到达白面山下后,在距刘忠匪巢30里处安营扎寨,然后派部将解元到匪巢附近观察阵势。经过侦查,发现刘忠在白面山主峰设有瞭望楼,周围四座山上均有重兵据守,随时听刘忠的指令出战。解元回营后报告韩世忠,若想取胜,必须先取瞭望楼。韩世忠深以为然,决定智取。他派解元率500精兵,趁夜暗进,埋伏于白面山主峰。然后亲率官兵主力从山下发起进攻。刘忠起先凭借优势地形,据险自守。一番交战之后,韩世忠让官兵后撤。刘忠不知是计,令匪众倾巢而出,追击官兵。此时,埋伏在白面山上的500官兵,趁虚而入,直捣刘忠匪巢,并迅速控制了主峰的瞭望楼,插上官军的旗帜。刘忠部众遭官兵内外夹击,很快溃不成军,四散而逃。刘忠本人则在混乱中被部下杀死。白面山匪患遂平。韩世忠剿灭刘忠一战,后来成了“釜底抽薪”的经典案例。

白面山即今幕阜山,又称天岳山,现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了湖南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文/谢志东)

(白面山即今幕阜山,又称天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