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时间就胜利了一半,埃军出奇不意突破巴列夫防线之战堪称经典

进攻发起的时间,对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攻发起时间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才能为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初期,埃及军队发动突袭,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就突破了以色列重金修建、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这一胜利的取得,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埃及军队对进攻时间的科学确定。

战前,经过埃及和叙利亚两国总统、国防部长和一些高级助手的周密分析和仔细研究之后,战争发起的时间决定于1973年10月6日十四时五分。

这一天,是犹太教徒的“赎罪日”,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为“赎罪日战争”。以往,许多战争的研究人员只注意到这一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充分利用了以军的麻痹和饥肠辘辘(虔诚的犹太教徒们这一天不进食),其实,选择这个时间发起进攻还有另外的原因。

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线和东线两个方向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其中,西线作战突破苏伊士运河尤为重要。担负西线进攻任务的埃及军队,在战前请了许多专家对苏伊士运河进行了大量考察。经过查阅有关资料、走访当地人和科学推算,得知10月6日这天苏伊士运河的河水最平稳,有利于埃及军队渡河作战。事实也证明这一推算完全正确。进攻发起后,埃及军队各先遣部队分乘轻便橡皮舟、竹筏和水陆坦克,在平稳的河水中不到十分钟就顺利渡过宽达150米的运河“天堑”,攻占了以军运河前沿据点。

在进攻发起后9小时,埃及军队便在运河上架起了十座浮桥、两座水下桥和50座门桥,保证主力部队和重装备迅速渡过了运河。

埃及军队之所以把进攻时间定在下午,还为了避免逆光作战。埃及军队是由运河西岸向东岸发起进攻的,若在上午,势必面向强烈的阳光,既不便隐蔽,也不利于观察。

选在下午,则把这些困难转嫁给了以军。因此,尽管以军当时在沿岸各据点内设有许多观察哨,但由于河水的反光以及思想麻痹,竟对埃及军队的进攻行动毫无察觉。战斗打响后,逆光作战也严重妨碍了以军的观察,影响了射击的准确性。

埃军在攻占的巴列夫防线堡垒上欢呼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成攻突破以军“巴列夫防线”一战,是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利用进攻时间,出奇不意取得胜利的经典一战。

(本文只刊于今日头条。欢迎军事迷们关注讨论,请关注头条号“幸福是种感觉”)

文中图片均源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