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岛游玩的一对双胞胎溺亡,由于其母亲玩手机致事发,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指责这位母亲呢?

侦探小玩子


今天在手机中看到这则不幸的消息,当时心里真的很难过,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大多数都是期望双胞胎姐妹一路走好吧,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谩骂这位粗心大意的母亲的。不过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在我看来,与其谩骂这位年轻的母亲,不如从这件悲剧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谩骂这位玩手机的母亲粗心大意吧,其实,在我看来,指责、谩骂的意义并没有多大,说句不好听的话,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受害者的母亲才是最心痛,才是最后悔的,而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指责一个与我们不相干,与我们没有接触的人。

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指责也显得意义不大,指责也只是抒发我们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对于这件事的一个态度而已,并不能让这对双胞胎姐妹起死回生。反而我们的指责会更加加重这位年轻母亲的的悲痛,甚至可能会导致这位母亲做出极端的举动来,那我想我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透过这件事,我想也给很多年轻父母一个警示。现在我们很多家庭成员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很多家长一下班就抱着手机聊天、打游戏,很少和子女沟通,即便是出去旅游,也是不断的更新朋友圈,很少会陪伴孩子享受旅游。这件悲剧的发生,我想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应该吸取教训,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我们的子女,在他们未成年之前,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于他们的安全成长一刻也不能懈怠。

对于这位年轻的母亲,我想我们不应该去指责她,相反我们应该去安慰她,希望她能够早日走出这段阴影,而不是雪上加霜,让她的内心承受更加痛苦的伤痛。


民俗那些事


文明社会有很多准则,其中有一条非常具体,非常容易操作,但往往被中国社会忘记。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这么做。那就是伦理学中的黄金法则之一:

“不要谴责受害者”。

太多反例了。比如强奸案发生后,总有人不去管施暴者,却去指责受害人不检点,深夜外出之类。这些话作为观点可以探讨,但在那样的场景下说,就违背了不要谴责受害者的法则。一个热衷于谴责受害者的人,几乎一定不会是个善良醇厚的人。

这个母亲确实有监护不周的责任,但罪至于二女皆亡?至于让别人幸灾乐祸地审判、谴责她?想想看?

二次伤害是非常残酷的。憋住少说话,去施以援手,这才是这个社会建设的方向。


迷幻主义搬砖号子


人都死了,你还发这样的问题来指责人家母亲,好象你很高尚一样!!死的是她的女儿,她现在是什么心情你知道吗?你这就是一个冷血的贴子!很有可能,你发动的指责,让这位年轻的母亲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内疚的自杀!那么,你就是一个杀人犯!


老王股事


对于这场悲剧谁都不愿他发生,但是他发生了,做为社会公众不要在网络上讨论什么责任了,给这个苦痛的家庭一些安静吧!

做为我们何尝不是手机一族,我们平时做的怎样?自己都清楚,何不借此举一反三,反思自己以后怎么做,才是这事件的意义所在。


沒事聊几句


但是,我们指责,谁来指责?死去的孩子们能指责他们吗?还是说上帝会指责他们?我不知道,或许未来会有答案。


海风150779848


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人人离不开,但手机又是当今社会的痛病,比如,身体搞垮了,感情乱套了,离婚率越来越高了,说谎的变多了,玩手机的时候忘记了该做的事情了,安全事故变多了,家庭费用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