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皇帝之位遭多人惦记,破除万难后,最终登基为帝

宋朝第七位皇帝是宋哲宗赵煦,年仅九岁,九岁登基,由当时的高太后垂帘亲政,宋哲宗也是北宋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勤政爱民,还锐力于改革,深受百姓的爱戴。

宋哲宗登基前也是颇具传奇色彩,非常值得我们来探究一下。

宋哲宗赵煦是宋神宗的第六子,宋哲宗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还很小,年仅九岁,同年当上了皇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宋哲宗赵煦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宋神宗很喜爱这个儿子,而且从小在宋神宗膝下长大的也就这一个儿子,宋神宗对他也就格外的偏爱,宋神宗从小对他进行悉心教导,教之以帝王术。

宋神宗病危,朝堂动乱,太子年幼,恐无力操持国事,朝堂之内人心不稳,宋神宗有两个同母的弟弟,年富力强,宋神宗即位的时候,他们被封为王。

宋神宗执政期间也很有作为,在朝堂之中也有很多人支持,论声望,论地位,论出身,都有资格即位为帝,很多大臣支持从他们两个人中选一个为帝,毕竟皇位自古以来也不是没有兄终弟继的情况,况且两位王爷年富力强,论作为,论声望,都要比扶持一个年幼的皇帝上位要好的多,而且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

这个时候,这两位王爷,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有谁不想当皇帝呢,他们自然也动了大心思,他们开始在朝堂内外奔波游说,企图拉拢更多的人心。

他们开始频繁的往宫中跑,他们常常假借去探望皇帝生病为由,来探听宫中的消息。宋神宗看出来了两位弟弟的企图,但宋神宗没有把皇位传给他们的意思,宋神宗常常对他们怒目而视。

他们又转而去太后处,常常用言语试探太后的意思,毕竟如今皇帝病重,太子年幼,所以太后的意见确实很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当上皇帝。

太后也看出来他们的企图,正值皇帝病重,宫内外人心不稳,太后害怕他们对皇帝做些什么,而且这个时候两位王爷竟然提出了要在皇帝的病榻前侍候,太后言辞拒绝了,两位王爷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太后开始着手防止两位王爷谋权篡位,先是禁止两位王爷入宫,不管是什么理由,两位王爷都被拒之宫门外,太后又密诏一些大臣,说明绝无立两位王爷为皇帝的意思,希望大臣们能够审时度势。

太后此举彻底灭了两位王爷登基为帝的念想,他们开始安分守己了。其实朝臣中有很多大臣想要立两位王爷为帝的意思其中有两位大臣,一个叫蔡确,一个叫邢恕。

这两个大臣起初有想要立两个王爷为帝,是想等到两个王爷其中一位即位后,也能跟着升官,他们为两位王爷四处奔波,他们盯上了当时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

他们企图通过他们两个说服太后,那么这件事就已经完成一半了,剩下的事就再好办不过了,谁知道高公绘和高公纪严词拒绝了他们,而这个时候太后也表明绝无立两位王爷为帝的意思,他们知道此路不通,转而又开始支持赵煦。

想要等到太子即位后夺策立之功,并且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当朝宰相王珪。他们故意在上朝的时候,询问王珪该立谁为帝。

谁知道平时优柔寡断的王珪,这次异常硬气,问了好久,王珪才慢吞吞的说了一句话“皇帝有子”意思还是要支持立赵煦为帝。就这样在多方支持拥护下,赵煦即位,年仅九岁,由太后垂帘听政,是为宋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