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时那么多人反对,为什么还要坚决称帝?

《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帝是众望所归,真的是这样吗?《零陵先贤传》记载,反对刘备称帝的声音是很强烈的,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人,最后这三人一人被贬,一人被杀,一人安然无恙,第一位反对者费诗被贬,他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深受刘备重视,他反对的理由是现在称帝太早了,时机还不成熟。

还举了个例子:刘邦和项羽先入咸阳为王,刘邦拒绝称王。刘备听后大怒,自己把费诗当成心腹,没想到他竟然第一个站出来公然反对自己,直接把他贬为了永昌郡从事,降了好几级。但下面这位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第二位反对者雍茂被杀,是刘备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他反对的理由和费诗是一样的,但是他没有费诗那么好的运气,被刘备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杀了!

第三位反对者,刘巴安然无恙,他当时也是反对刘备称帝的,可刘备不听,还贬了费诗,杀了雍茂,这下把刘巴给吓醒了,不反对刘备称帝了,并为他起草了称帝诏书。看来真是伴君如伴虎,但是刘备为何坚决要称帝呢?刘备已经是花甲之年,哪还有时间带着军队驰骋中原,跟随自己这么多号人,总要给大家个名分。

他也看到了扶汉无望,也默认了只能三分天下,所以称帝成了必然。还有一个原因,曹丕已经逼迫了汉献帝刘协禅位,如果没有人继承汉位,岂不是代表汉室已亡,而且曹操和孙权都是同时候的人,如果自己不称帝,不是比他们低了一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