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谈谈皮肤病的“忌口”

又给自己布置了个大任务,希望能捯饬明白。

忌口一事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皮肤科的忌口更加为患者关注,恐怕80%的门诊病人会问大夫关于忌口的问题。而不同大夫对忌口的把握也不同,所以病人得到的答案也往往莫衷一是,有时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有的主张啥也不用忌,有的主张高蛋白的全忌,叫人类变成食草动物。

野史中一则关于忌口的故事流传甚广: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功臣,元帅徐达患了“发背”(背痈,亦即数个疖子融合成一处疼痛斑块),最忌吃鹅肉。因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朱元璋别有用心地赐徐肥鹅一只。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君之命,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虽然可信度不高,但是该传说颇有受众,甚至连吴晗如此明史专家都将此事信誓凿凿的写入《朱元璋传》中,可见“忌口”与"发物"这两个概念多么深入人心。

那么,什么叫“发物”。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但顾名思义,“发物”是可以引发疾病或导致宿疾发作或加重的食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食物,其性味皆与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之四性;“辛、甘、酸、苦、咸”之五味。因此我们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对治疗疾病有利的食物,规避可以引发疾病或导致宿疾发作或加重的食物,也就是规避发物。 所以,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忌口”,应该是从中医角度、基于中医理论提出来的。中医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因为主观性太强,个案居多,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基本见不到,所以中医给出的忌口方案肯定不都是值得推敲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往往是不同的门派代代相传的“经验”。譬如前面故事中提到的“鹅为发物,发背者吃了会导致病情加重”这一结论,应该是基于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该实验非常复杂,大概意思就是:譬如选取1000位患“发背”的病人,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一组给食用鹅肉,一组食用一种无任何作用的“安慰剂”,当然实验者和被实验者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过1--2周观察结果,揭盲后来进行比较,看看食用鹅肉那一组是不是显著性地病情加重了)才令人信服。如果单纯就是徐达一个人出现吃了鹅肉疾病加重的情况,很可能是很多偶然因素导致的,该结论就不能成立。

我接受的是西医教育,接受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比较容易,对于中医提倡的忌口,我一定要试着用西医的理论解释通了或者要亲身体验“神农尝百草”才能信服,当然亲身体验只能适合于个人,不值得推广,但是对个人是有效的。 目前我所掌握的西医理论支撑的忌口有下面这一些: 1、鱼、虾、蟹、肉、蛋、蘑菇、草莓、茄子、竹笋、菠菜、苹果、李子、酵母、酒、水杨酸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上述食品可以直接导致机体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从而导致荨麻疹的发作或者湿疹、皮炎的加重,所以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尽量少食用上述食品。但是切勿一概而论,完全都忌,以自身的体验为主,要不然草也没得吃了。 2、香菜、芹菜、茴香;柑橘、柠檬、酸橙;无花果;野生油菜、芥菜;灰菜、甜菜;木耳、香菇;胡萝卜、小白菜、萝卜叶、苋菜、菠菜。上述蔬菜含有呋喃香豆素,能导致光感性皮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作和加重,所以光感性皮炎和日光性皮炎的患者需要忌口。此外,泥螺也会有上述功能,也得忌口。 3、甜食、动物脂肪类、油炸食品、辛辣食物、烈性酒。以上会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痤疮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加重,所以痤疮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患者得忌口。 4、酒渣鼻患者需要忌食辛辣食物,因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病情加重。 至于中医角度的忌口,推荐大家读读河南省中医院刘爱民主任医师的有关论述,检索了好多,觉得他的理论听起来有些道理。(当然要做好下面所提的中医辩证,需要中医基础;其次,关于色素性皮肤病的忌口,他依据的也是西医理论)

1. 过敏性皮肤病:此类皮肤病包括:急慢性荨麻疹、湿疹、各种皮炎等。这些疾病都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异体蛋白往往是导致过敏的原因,所以,建议不吃或少吃鱼虾蟹、海鲜等。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确定需要忌食的食物,如果属于热性证候,辛辣之类的酒、辣椒、油炸食品、牛羊肉、海鲜等建议不吃;如果属于体内蕴湿者,肥腻、红薯、芋头之类最好忌食。

2. 色素性皮肤病:此类疾病包括:白癜风、黄褐斑、雀斑、黑变病等。此类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不少患者听某些医生说,白癜风要忌食番茄、茄子、苹果等含Vit.C高的食物,其实这是一种过于担心的偏见。我们知道,白癜风的发病与Vit.C没有任何关系,担心这么微量的Vit.C会导致白癜风白斑更白或扩展,是没有依据的。还有,民间传言,患者斑、雀斑等色素增加的疾病不能吃酱油、醋等,也是没有依据的传说。酱油主要成分是大豆,含有多种氨基酸,在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能会有淡化色斑的效果。食醋主要含醋酸,也可以淡化色斑,所以黄褐斑之类的疾病不用担心酱油、醋加重疾病,尤其是醋还可以淡化色斑。黄褐斑之类的色素增加性疾病,建议多吃醋、番茄、苹果、猕猴桃等富含酸和Vit.C的水果、蔬菜,有一定的祛斑效果。另外,黄褐斑患者应当忌食无花果等具有光敏性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色斑。

3. 红斑鳞屑类皮肤病:此类疾病包括: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等。按照中医理论,此类疾病多属于体内蕴热导致的,建议忌食辣椒、白酒、牛羊肉、海鲜等。银屑病的中医证候比较复杂,若中医辨证属于虚寒者,可以适当吃一些牛羊肉。请听从医生的建议。

4. 脱发类疾病:此类疾病包括:斑秃、脂溢性脱发等。通常,发病早期多属于实证、热证,应当忌食辛辣食物,到了后期,若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或肝肾不足,则建议适当多吃核桃、大枣、羊肉等,有的还需要适当饮酒,最好是黄酒,具有温经活血,启窍生发的功效。

5. 毛囊炎类疾病: 此类疾病包括:痤疮、单纯性毛囊炎、脓疱疮、疖肿等。此类疾病多属于实证、热证,应当忌食鹅肉、白酒、辣椒、牛羊肉、大蒜等。

中医有中医的体系,西医有西医的理论,最好的结果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就像我们的屠呦呦团队所做的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医的忌口用西医的方法来加以检验,以验证其准确性以及内在的机制。其实近几年也有很多突破,譬如科学家发现人类的感觉神经存在温度敏感的瞬时电位(TRP),辣椒素(红辣椒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激活TRPV1产生烧灼性疼痛、辛辣感和瘙痒,这就很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吃红辣椒可以使人瘙痒难耐的现象。

现在想来:“民以食为天”,每个人出生以后都得通过摄取各种食物来成长,食物在给人类提供营养和满足味蕾快感的同时,肯定也作为一种“异物”,给人的机体带来各种伤害,人类在如此纠结的矛盾伴随下一步步走向疾病、走向衰老直至死亡。这,是一个死结。

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病从口入”,一要讲究一个度,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暴饮暴食;二要讲究细心总结,如果吃了某一个食物病情加重了,要是连续多次都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得忌口,如果是偶然巧合,则不需要忌口(或者,如果怀疑某个食物是发物,可以先忌口2--4周,如果忌口后症状改善再食用复发或者症状加重,就说明该食物对你而言是发物,如果忌口后没有明显改善再食用也没有反应,则可以排除);三要讲究一般规律,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两极分化

医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有更加多得多的未知,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希望中国涌现一个又一个“屠呦呦”!

据皮肤大夫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