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手中的大砍刀,砍遍诸侯,最后也将自己砍了

我们常说秦皇汉武,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功业盖世,被称为千古一帝,而汉武帝能够与他并列,其功业也丝毫不弱,同样对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有重要贡献。

有鉴于秦朝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认为是秦朝不实行分封制的缘故,再看看周朝诸侯纷争的局面,刘邦决定两相结合,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更是剪除了异姓诸侯王,只留下同姓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同姓也没用,毕竟为了皇位,亲兄弟都可以互相残杀,更何况是同族呢?在汉景帝时期,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叛乱虽然平定,但封国问题仍然存在,到了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时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汉武帝解决郡国问题的方法很巧妙,可谓是兵不血刃,而这个方法就是主父偃提出的,主父偃就是汉武帝手里的一把刀,专门对付诸侯的一锋利大砍刀。

主父偃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但这东西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吃香,在实行无为而治的汉初却遭到了雪藏,主父偃苦学多年,却仍一事无成。

转眼他就到了中年,听说当今天子汉武帝重视儒术,就跑去改学《周易》、《春秋》这些儒家经典。可能是觉得多学多用,他同时也学习其他学派的思想,因此遭到了儒生的排挤,在齐地混不下去了,于是北上云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郁郁不得志的主父偃为了碰碰运气,决定前往都城长安。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抵达长安。

主父偃觉得自己一介平民,直接上书怕是很难获得皇帝召见,就打算先去拜见一位大人物,他拜见的大人物就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大将军卫青。卫青接见了主父偃,并对他的才华表示赞许,多次向汉武帝引荐,但都无结果。

失望不已的主父偃决定再试最后一把,他直接上书汉武帝,结果汉武帝真的看了他的奏疏,当天就召见他。一番交谈后,汉武帝很是满意,将主父偃提拔为郎中。

当官后,主父偃做了不少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建议实行推恩令,推恩令的内容很简单,广布恩泽,凡是诸侯子孙,都可以分得诸侯一块地盘。那个年代,哪个诸侯王还没几个儿子?这样慢慢分下去,诸侯势力越来越弱,自然无力与中央抗衡,汉景帝动用军队武力都没办成的事,就这么被汉武帝用一道诏令就解决了。

当然,推恩令只是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要想增强中央的实力,慢慢等待诸侯王自然死亡,再把封地分给他们的儿子们是不够的,周期太长了,需要一个推手与推恩令互补,时不时地找个借口废掉一些诸侯,将他们的土地收归中央。

主父偃,很自然地契合了这个角色。

或许是因为早年经历,主父偃形成了人睚眦必报的性格,而他之前在齐地、燕地多次碰壁,他觉得得要点补偿。

首先,得势后的主父偃开始收钱,还是毫无顾忌地收,有人劝他适可而止,主交偃回答道:“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简单说就是穷日子我过了四十几年,爹妈不理我,兄弟不鸟我,真正的英雄,活着的时候不能享受五鼎食肉的高规格待遇,死也要死在煮肉的大鼎中。我老了,离家乡又很远,我要用暴行来报复他们。“

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一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是伍子胥说的,不知主父偃是不是要向他学习。

主父偃的确是说到做到,在尊立卫子夫等重大问题上站对队后,他迎来了一年四次升迁的辉煌,同时也迫不及待地展开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全都加以罪名,收监治罪。

因为之前的碰壁,主父偃迁怒于当地的诸侯王,在接下来的数年间,他凭着自己了不得的文章口才,像一把开了锋的刀,对着那些诸侯王可劲地砍,而汉武帝出于自己的目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推波助澜。

第一个倒霉的是燕王刘定国,说起来刘定国也是无恶不作之徒,主父偃搞他是证据确凿、名正言顺。

刘定国臭名昭著,他先是霸占了父亲的小妾,生下一个儿子;接着又把弟弟的老婆抢了,占为己有;甚至还与三个女儿通奸,简直禽兽不如。

后来刘定国想杀肥如令郢人,郢人跟刘定国鱼死网破,前去告发刘定国的罪行,但却被刘定国先行灭口,不过郢人的弟弟也去告发了,而且正好撞在主父偃手里。主父偃迅速向最高领导请示,汉武帝召开公卿大会讨论,主父偃极力建议处死刘定国,汉武帝同意了,刘定国最后自杀而死,燕国废除。

第二个被砍掉的是齐王刘次昌。他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孙子,算起来,也是汉武帝的远房堂兄弟,但不好意思,汉武帝盯上你那富裕的齐地的觉悟,既然你没有献地的觉悟,而且自己还不检点,那就去见太祖皇帝吧。

刘次昌的感情生活可谓非常混乱,首先他的王后竟是他妈纪太后的妹妹,也就是他的阿姨!而从刘次昌对王后的态度来看,他显然不喜欢这位阿姨,估计是老太太硬塞给他的。

刘次昌不喜欢王后,纪太后急了,让长女也就是刘次昌的姐姐整顿刘次昌的后宫,阻止其他女人接近刘次昌,以期让刘次昌回心转意,结果刘次昌竟然跟姐姐好上了!

接下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想把自己的女儿(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太后是二婚)嫁给诸侯王,宦官徐甲是齐国人,就说齐王怎么怎么好,于是王太后就派徐甲去齐国说这门亲事。

而主父偃是齐人,他也想让自己的女儿嫁进齐王宫,就托徐甲一起说。徐甲对纪太后说了,纪太后自然是不爽,皇太后惹不起,主父偃她还惹不起吗,就在徐甲面前大骂主父偃高攀。

徐甲回去后以刘定国的例子劝王太后,王太后于是打消了嫁女的念头,而主父偃自然开启报复模式,告发刘次昌乱伦,汉武帝就任命他为齐相查证。结果当然是板上钉钉的,刘次昌畏罪自杀,无后,齐国废除。

主父偃两次出手,搞的都是乱伦的诸侯王,这下可吓坏了刘彭祖,因为他赵王的太子刘丹就是跟姐妹乱伦,照主父偃这节奏,下一个就是他们家啊。

于是趁着主父偃还在齐国、远离长安的功夫,刘彭祖赶紧跑去跟汉武帝报告,举报主父偃贪污、谋害齐王。

其实汉武帝心里清楚得很,主父偃受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汉武帝能不知道?只不过汉武帝这时候需要能吏,廉洁的事先放一放。不过齐王在主父偃查案期间自尽,的确要给个说法,不然那一群感受到威胁的诸侯王联合发难,对汉武帝也是一大麻烦,毕竟此时削藩还不彻底。

汉武帝于是下令把主父偃收监,原本汉武帝的本意是过一段时间就把他放出来,有人求情就更好,顺着台阶下。然而,主父偃的人缘实在太差,跟谁都不对付,所以在公孙弘的带头主张下,所有人都落井下石,主张处死主父偃。

汉武帝无奈,只得杀了主父偃。可怜主父偃生前门客数千,死后却无一人为他收尸,只有洨人孔车埋葬他,令人唏嘘。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主父偃的评价是:”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不过对比主父偃曾经的话语,这可能是他自己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