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小庙堂”颍川郡,是什么力量令曹操决意迁都?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身为军阀中的佼佼者曹操为了搏得更大的政治利益,经营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一时之间,威望大增。

挟辅着皇帝,一道道打上皇帝名义的号令纷纷从一座郡城中发出,这座城,叫许县,隶属颍川郡。

而颍川郡,隶属于豫州。其南边兖州,有背叛了曹操的陈宫吕布,还有白波军和更南边的袁绍施加压力。而西边司隶地区则有张邈、杨奉,北边和东边有袁术,而豫州黄巾军也依然残存。

颍川郡,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在迁都之前,唯一同意此意见的只有荀彧,但曹操却义无反顾地将大本营从兖州东郡转移到了豫州颍川郡。

为什么?颍川郡究竟有什么力量能令曹操哪怕背腹受敌也要死命占据?

最吸引曹操的一点便是:颍川郡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在曹操还是十岁的小屁孩时,朝廷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之祸”。简单地理解,就是东汉末年皇权被一分为三:宦官、外戚、世家。而世家看到宦官和外戚不行了,心里产生了夺权的想法,一群人合伙在朝廷庙堂外又立了个“小庙堂”,试图把持朝政。而凑巧的是,这群人几乎全来自颍川郡和与其相邻的汝南郡。

不管党锢之祸是利是弊,是否误国。总之,这次斗争的结果给这批文人捞取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再加上洛阳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皇权被董卓羞辱,一时之间,天下士子皆以颍川郡世家大族马首是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邵兄弟每月在颍川举行的“月旦评”,通过寥寥数语,便能直接影响到朝廷的官员变动,你说这股力量可怕不可怕。

曹操在兖州处处受气,出门打仗还要提防后方会不会突然失火,处处受到束缚。

但在颍川郡,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因为他有一个人辅佐:荀彧。

彼时颍川和汝南有四大家族,荀家、陈家、李家、钟家。

且颍川是以荀家为主,陈家紧随其后。而荀彧,便是荀家的领头人。

换句话说,颍川无论谁入主,只要有荀彧在,他的影响力一句话顶得上千军万马。

这说法毫不夸张,我们可以看到,前期的曹营中除了曹氏、夏侯氏等一批曹操的亲属外,其他文官全是荀彧推荐的,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就好比你玩《三国志13》,开局招一个荀彧,结果发现登庸在野武将的时候,一登一个准,调查一次跑出来十个在野武将。再也不怕别人来打你时守不住城池了。

但荀彧投奔曹操,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投资,毕竟其是抱着光复汉室的念头去的。所以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与其说是君臣关系,其实他们更像是种合作关系。曹操借助荀彧的名声迅速壮大,荀彧借助曹操的力量匡扶汉室。要是如果曹操不行了,荀彧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凭他的名气,还不愁找不到下家吗。只是曹操更合他的胃口,虽然后来慢慢变味了。

而在曹操打下河北、自封丞相后,荀彧和他背后所代表的的政治力量也逐渐变弱了,最终沦为鸡肋。荀彧,竟变成了曹操前进路上的障碍,他想除掉荀彧吧,那荀彧背后代表的汝颍集团该怎么办,半个曹营都要崩掉啊。也才有了那个著名的荀彧自杀事件。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在迁都许县,迎来献帝的那段日子,估计是曹操和荀彧最甜蜜的日子了。

除去这股政治力量,颍川郡在东汉末年便是个人口充足的地方,也意味着其拥有更多的非农业人口。且其身为前朝古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其土地肥沃程度也不下于天府之国。直到如今,许昌市依然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其三国文化氛围之浓厚,或许当初连曹操都没想到这座城市的未来会发展成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