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企业家:不敢病、死不起、离不开、放不下……

引言:一个企业家、一把手的背后是一个企业,少则几人,多则千人、万人的员工。他们率领公司一路发展壮大,企业发展得越好,意味着他们的责任越重,而他们也就变得不敢病、死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对重病、面对死亡,企业家又是如何应对的?这对他们本人、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他们的脆弱背后又是什么?

宗庆后:从少年到白头,依然坚守一线

眼袋、皱纹、老年斑种种迹象表明,宗庆后老了。年轻时雷厉风行,老了之后看起来和蔼可亲。出生于1945年的宗庆后,创业29年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

“宗总是娃哈哈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首席律师、总营销师……总之,神啊!”员工们说起宗庆后时,不免带一点诙谐的崇拜。这是成功的层层积淀产生的光环效果,无论是联销体的独到成功,非常可乐的杀出重围,对抗达能的大获全胜,甚至包括他对各种机械的无师自通,都变成了一种神话。宗庆后需要保持他在娃哈哈的权威,但事实上,娃哈哈已经对他的权威形成了需要和依赖,这颇令宗庆后头疼。

工作几乎是宗庆后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从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没有什么享受,简直就是为了工作而生。部下们说,他虽然在杭州生活,但是已经好几年没到西湖边去坐坐,看风景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

从少年到白头,宗庆后已经年过七旬,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这位食业老人依旧奔波在市场一线。

牛根生:跑出黑马速度,老蒙牛时代的落幕

1999年,牛根生从简陋的小房子起步,创办了蒙牛乳业,带着一支狼性团队左右突围,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举国皆知的“奶牛跑出火箭速度”的草根企业成长故事。

2012年之后,中粮宁高宁和孙伊萍给蒙牛注入了新的经营风格。去年中秋孙伊萍辞职,有多年达能、多美滋奶粉工作履历的卢敏放接任蒙牛总裁。显然,新领导人大型央企、大型外企的作风和原来野蛮生长的民企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蒙牛品牌没变,LOGO没变,特仑苏等产品没变,但蒙牛确实已不是原来的那个蒙牛了。

牛根生的十年,从生意人到公益人,在磨砺中不断超越,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进化。随着牛根生的离去,老蒙牛时代慢慢落下帷幕。

任正非: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

“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创业维艰期决绝说出的话。

那时他先后历经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旧深感无力。这位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商业硬汉曾经如此艰难。

此后,在一封给华为抑郁症员工的公开信中,任正非坦诚,自己“也曾是一个严重的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他的身体还得了多种疾病,因得了癌症动了两次手术……

即便在黑暗里哭泣,但任正非呈现给员工依旧是充满斗志的状态,提出以奋斗者为本的口号。任正非历次讲话文件被外界视为圭臬,而主旨只有一个:身在黑暗,心怀光明,梦想不灭,努力前行。这段话也正是对任正非精神最好的诠释。

企业家们是脆弱的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这似乎也可以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的一句话进行解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而一旦选择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如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所说,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

企业家承担着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负重而行。

01 大多数人是工作狂,积劳成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用在企业家身上恰如其分。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经常面对千头万绪的企业发展问题,大多数都是工作狂,没有睡到自然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网上曾流传过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点起床,健身45分钟,工作量约是16小时;马云一年飞行了8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在飞机上度过,走访了33个国家和地区;柳传志讲到他得病时,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后来变成一个常态,经常地半个月左右就要犯一次;《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

“乔布斯在死前一天还是在工作”……

这种作息及高强度的工作在企业家中并不是少数,而如今89岁的李嘉诚、87岁的巴菲特、72岁的宗庆后还坚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

王健林一天行程表

不愿意说累,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通病。日本曾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在一年内相继突然去世,而这背后更多是积劳成疾,过劳猝死。

企业家如此拼命,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的健康状态让人堪忧。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上行下效,越来越多的人也被疾病、亚健康侵蚀,亦不容忽视。

02 背负的精神压力巨大

在东盛集团郭家学想要自杀的那个下午,查出端倪的员工赶到办公室。他们说:

如果你死了,你就把所有为了梦想而追随你的同事们都害死了。你死了是要大家心死吗?你死了,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过吗?那么多帮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过吗?你死了,几万名员工的饭碗怎么办……

这样话语无疑一字一字地敲打着郭的心,身上有如此多的期望,生命已不只是一个人的。人要好好活着,而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一旦一个人长期背负的期望、压力过多时,这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企业家、一把手群体中并不少见。法制周报曾提到一份公开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柳传志在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多次有过太大的惊吓,他说“差点儿吓出神经病来”,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自曝患过两次抑郁症,毛大庆在万科转型最艰难时期正值患上抑郁症。

每位员工都应感谢你的老板,尤其是行业整体不佳的这两年。你也许永不知道,你玩着手机开小差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焦头烂额;你也许永不知道,你盘算该拿多少薪水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下一张借条上签名。中国的民企老板,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就业人口。但中国的民企老板,80%以上面临着企业倒闭风险、法律风险。台风覆船的时候,最倒霉的一定是船长自己——船员可以逃命,但船长却舍不得他那条船!所以,请照顾好你的老板,他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