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原来有三个县名是皇帝亲赐的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共有16个省辖市,6个县级市,55个县。其中,就滁州市的凤阳县、定远县和安庆市的怀宁县这3个县,不仅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名字都是皇帝亲赐。

凤阳县

凤阳县古称“钟离”“濠州”。作为滁州市的下辖县,凤阳是全国较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早在春秋时期,在今凤翔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战国时期,凤阳地区属于楚国。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在该地区正式设立钟离县(治临淮关)。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该地区属淮南郡(治今寿县)。杨坚建立隋朝后,改豪州为钟离郡。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公元808年,也即唐朝末期时,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进入到北宋这一历史阶段,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时期,曾一度将濠州的州治迁往定远。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五年后,朱元璋将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即今府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关于凤阳这个地名,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

定远县

定远县也属于滁州市。在战国时期,定远县属于楚国。秦朝时期,定远县属九江郡辖的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东城(治今定远县大桥镇三官集)县。南朝时期,梁武帝正式以“定远”为县名。对于定远这个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一般认为是在公元504年,蔡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清朝初期,定远县属江南省。康熙皇帝在位时,江南省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定远县属安徽省凤阳府。

怀宁县

怀宁县属于安庆市。公元前202年,西汉废衡山王国置淮南王国,怀宁属淮南王国。到汉武帝在位时,该地区为庐江郡,皖、枞两县分领。东晋时期,刘裕平桓玄之乱后,晋安帝司马德宗于此立身,故取“怀宁兹土”之意赐名怀宁。自东晋时期至今,怀宁县这个名称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目前怀宁国土面积1276平方公里,人口69万,辖20个乡镇。

怀宁是被誉为“京剧之父”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地方剧种之首黄梅戏的发源地,“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就是黄梅戏在怀宁的生动写照。这里也是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孔雀东南飞传说”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一大”到“五大”总书记陈独秀是怀宁人,“千年一人”邓石如,“一代完人”王星拱,“两弹元勋”邓稼先,“麦地诗人”海子,“京剧大师”杨月楼、杨小楼,“一门英烈” 陈延年、陈乔年等一批文化巨人和时代先驱,蜚声海内外,英名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