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各省军队捐弃前嫌,全速东进抗日!

按:81年前的今天,“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谨以此文,纪念那些逝去的抗战将士们!

1936年12月,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原驻苏州的德械师第36师被调往西安。

淞沪抗战爆发的当晚,36师师长宋希濂就收到一封特急电报,电文只有八个字:

“火速开赴上海参战!”

随后,宋希濂率全师官兵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上海参战,按照南京最高指挥部的命令,沿途一切车辆,一律为36师让路。

8月16日,36师赶到上海,随后在江湾、大场一线与反扑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与此同时,抗战的歌声响彻中华大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淞沪抗战”的枪声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打日本,救中国!

大江南北,长期内斗不休的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的团结起来,他们不再区分派系,不再保存实力,只要一接到进军的命令,他们立刻奔赴前线。

而铁路也停止了客运,旅客全部下车改运军队。

一时间,全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路,全是运兵的专列和兵船,来自陕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的陕军、川军、黔军、粤军、桂军、湘军等等。

抗战的军队像百川归海,他们沿着陇海线、浙赣线、津浦线,还有浩浩荡荡的长江、汉江、湘江,向着淞沪战场,挺进!

8月15日拂晓时分,来自湖北的98师到达南翔,随后投入淞沪抗战的第一线。

师长夏楚中在出师动员大会上满怀激昂对官兵们说:

“日本强盗占我东北,如今又进攻我华北,他们要灭亡中国,要把我们中国人当作日本人的奴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随时作好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就奔赴前线去杀日本强盗!”

部队路过武汉时,民众来到江汉码头为98师出征送行,一时间人山人海般。

在激昂的军乐声中,全师官兵登上江轮,东行抗日。在淞沪战场上,98师英勇杀敌,据事后统计,全师伤亡近六千人!

上海的战事融合了全国军民的血泪、力量和勇气,就连一向以武器窳劣和惯打内战而著称的川军,也在爱国精神和军人荣誉的激励下加入了东行抗日的征程。

在没有火车也没有轮船的条件下,杨森的第20军沿着湘黔公路风雨无阻的强行军,完全靠着两条腿走到湖南辰溪才坐上木船。

随后,部队又从常德换乘轮船到达长沙,接着换乘火车到达武汉后沿长江东下。

随着战事的一步步升级,日本也不得不逐步增兵。

在激战十余日后,松井石根所指挥的两个师团和海军陆战队也是损兵折将,他不得报告日本大本营说:

“根据上海的敌情及地形,要给敌军以大的打击,最小限度也需要5个师团。”

日本参谋本部派出的间谍也向军部报告,中国军队抵抗极其顽强,无论是炮击还是被包围,决不后退;日军后方接济不上,作战部队陷入了严重的苦战之中。

日本陆相杉山元要求增兵,但大本营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不同意,为此还提出辞职。

之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不得不亲自向天皇报告,并提出增派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等兵力前往上海。

日本天皇批准了这个请求,这些部队随后编入了上海派遣军的行列。

在淞沪抗战的第二阶段,双方投入的兵力远远超过前期,战斗也比前一阶段更加激烈。

国运相搏,寸土必争,守备宝山的第18军姚子青营,全营六百余官兵在9月7日的战斗中全部殉国,秦庆武团在9月18日的战斗中全团殉难。

其他参战部队的伤亡也大都接近一半,很多补充上来的新兵,官长甚至连他们叫什么都不知道,便在当晚的夜袭中为国捐躯。

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造了中国的钢铁长城!

向那些真正的民族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