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人这么喜欢吃卤煮?

科技老炮儿


卤煮过去专指卤猪内脏,现在扩展到卤猪头肉、卤猪脚、卤猪牛羊的内脏等卤菜,老北京风味里卤煮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卤煮重口味有人就演绎说是以前穷人留下的东西。我告诉你,过去穷人吃的起卤肉吗?它可是八旗子弟的桌上大菜,如爆肚、水泡,就连过去皇宫里还经常吃卤煮火烧呢!

我本来就喜爱吃卤煮,可是到北京看到他们吃卤煮的架势也大吃一惊,店门外穿大褂的老人正宗的京腔京韵,进来就可以看到一口大锅里面各式内脏在那咕嘟着,卤煮特有的香味弥漫着四周,会给你上一大碗肥肠,那做派让你感到老北京的大气!

老北京卤煮店有悠久历史的有:杨老黑店的猪肺、猪肠。天兴居店的猪肝、猪肠。牛街的满家店的牛羊爆肚。还有很多特色的卤煮风味,有待朋友们去发觉、去品尝!


黄蜂二师兄


看了那么多的回答,总感觉吃卤煮的人不少,各种各样的说法。还是说点不一样的吧!这是真事,哪一年记不清楚了,但地点还能说清楚。在西珠市口的西边有个地方叫西柳树井,有家卤煮火烧,当时是几两粮票两毛多钱一碗(大概是公私合营)。大块的卤猪肉,小肠,少量的杂碎(心肝类),没有什么肺头,豆腐泡之类,也许是师傅做的好,并无什么“异味”。据说是由“卤猪火烧”发展来的。与其同时期的还有附近的“新丰园”“烤肉刘”,再往西就是晋阳饭店(庄)。那时的卤煮火烧和现在的还真不是一回事,一个味。不知道是如何传承到现在这般光景,还说是“老北京”,北京人爱吃。说实话,名字没变,但卤猪火烧真的变了,信不信由你。不过后来的天桥小肠陈还算凑合,拆迁以后也不见了踪影。好久没吃卤煮火烧了,不知道又变成什么味道了。


麻辣SC


卤煮是以猪小肠、肺头、炸豆腐等为原料,以卤汤烧制的小吃,吃的时候佐之以腐乳、韭菜花、辣椒油、蒜泥,味道浓郁,绝对是那种压倒一切的简单粗暴的香,北京人讲话,这才搪口。重口味再加上食材不贵,很容易成为最有群众基础的美食,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是这样。

苏造肉

谢霆锋去吃卤煮

有人说卤煮怎么怎么讲究,当年还是从宫廷御膳房里的苏造肉改过来的,都是皇上家的口味,确实,这东西是从宫里流出来的,我也做过考证,但要说多讲究,那可就有点扯淡了。猪肠子、猪肺,因为油脂厚,所以做出来就会格外香,什么“秘制配方”,不过就是为了去掉猪下水自带的那股异味,无论怎么花说柳说,也就这么个作用。这东西在过去,就是因为穷人吃不上肉,用以解馋的街头小吃,再讲究能讲究到哪儿?说白了,好吃也是有限的。

深究起来,卤煮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说浅了,就是因为当初它是“穷人乐”,说深了,其实是中国30多年来社会转型而形成的风气。我们这些70后、80后,那时候家里都没钱,都是穷过来的,北京的大菜多了,但小时候不过也就吃过几回,真说丝溜片炒的南北大菜,吃过也说不出好,更加记不住,就卤煮这种解馋的横货,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中出现的最多。海参、鲍鱼多好,大家对这路美食也是没有感情的,不亲切,可卤煮就不一样了,隔三差五能来碗卤煮就美的屁颠屁颠的了,其实人和味道也是有这样的亲厚,卤煮的那种简单粗暴的香,这是烙印在几代人身上的情怀。


红小豆馆主


如果有朋友来北京玩想吃点特色的北京美食,一定会第一个推荐卤煮,毕竟每个北京人对它都是爱的不行。可能有人就说了,卤煮不过就是一碗臭肠子,烂肚子还有下水,这么重口味的有啥可吃的?可是人家西餐里的鹅肝,鱼子酱啥的也都是下水怎么就那么有品位了呢?哈哈。所以不要对北京的卤煮有偏见哇。

卤煮由来

卤煮的由来还跟乾隆爷有关系呢,话说有一次乾隆爷南下游玩,落脚苏州的时候吃了卤煮的前身,也就是苏造肉。没想到乾隆爷本身就口重,特别爱这口儿,谕旨金言就把厨子带回去了。后来苏造肉的菜谱流传到了民间,只是老百姓穷啊,吃不起五花肉,只能把肉类食材换成了便宜的猪下水炖上一锅,再放点火烧进去,就成了民间的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的讲究

别看卤煮火烧就是一锅下水,但是还是挺有讲究的,小肠要处理的肥而不腻,肺头软烂细腻的同时还要有嚼劲,火烧的硬心要煮透而且口感不能粘,豆腐得外焦里嫩,调味品也是缺一不可,蒜泥,酱豆腐,韭菜花,辣椒油,香菜,别小看这一锅下水,一点腥膻气都没有,那足足的味道没治了。

卤煮火烧看着像登不上台面的吃食,可在北京人心里绝对不亚于涮肉和烤鸭,北京人对卤煮真的是有一种莫名的热爱。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幽默的把卤煮火烧称为穷人乐,可见它的口味是更偏向大众,而且价格也是十足的亲民,皇家美味摇身一变成草根美食,而且老北京人都是在小小卤煮店里遇见街坊四邻就能喝上两口,聊上半天,这样经由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情怀,这大概就是北京人90%都爱卤煮的原因吧。


妖夜行摄食光


一个地方一个特色 吃习惯了就成了特色


拒绝3606086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有各地的生活习惯,各人有个人的品尝口味。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们的饮食习惯虽然都带有地域特色,但人与人之间也有不同,对于一种食品,一部分人喜欢吃就有另一部分人不喜欢吃,不能一概而论的下这种判断。我个人认为题主的提问有点太粗放,。


金卯大刀


这问题问的,我只能这么回答你:

为什么兰州人这么喜欢吃拉面?

为什么四川人这么喜欢吃火锅?

为什么山西人这么喜欢吃刀削面?

为什么河南人这么喜欢吃烩面?

为什么武汉人这么喜欢吃热干面?

为什么山东人这么喜欢吃煎饼卷大葱?

为什么东北人这么喜欢吃小鸡炖蘑菇?

为什么重庆人这么喜欢吃小面?

为什么陕西人这么喜欢吃臊子面?

为什么云南人这么喜欢吃过桥米线?

为什么新疆人这么喜欢烤羊肉串?

为什么广西人这么喜欢吃米粉?

。。。。。。

你说,为什么?


我叫刘月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中年人,我是这么看这个事儿的,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现在的北京人为什么喜欢吃,一个是过去的老北京人为什么喜欢吃;

从现在来说,也不是都喜欢,现在人可以选择的美食很多,也注重健康饮食,卤煮明显不是很健康,虽然我也很喜欢吃,但是胆固醇和热量都太高,不敢老吃,可能俩月也就吃一回,没具体数过,大概就是这样的频率,更多的是吃一种味道,找一种感觉。中国人吃饭,往往会追求有一种家乡的味道,这是难以割舍的,大家都明白,而卤煮就是北京人的家乡味道,当然不光是卤煮,还有炒肝,还有炸酱面;另外,卤煮虽然不是很健康,但是他并不算难吃,但首先是你对内脏、酱豆腐、韭菜花、大蒜这些重口味能不能接受,如今很多人都不喜欢吃味道重的食物,那就没得好讲了,但这些食物并不是不美味,也不是只有北京人才吃内脏,四川的肥肠酸辣粉也很好吃,还有山东的九转大肠,广东的猪肺汤;相比而言,作为北京人,我觉得卤煮比豆汁更好接受一些;

综上所述,吃卤煮,其实属于体验风土人情,谁家也不顿顿吃卤煮;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乡音;甭管你如今混的多了不起,是大老板还是大教授,一碗卤煮,或者一碗炸酱面,能把你拉回你的童年,能找着你自己,你还是那个胡同口儿穿个大裤衩子乱跑,坐门墩儿上傻笑的张家老大,李家老二,赵家小三儿,你还是你妈的那个傻儿子;这种家乡的味道,就是中国人的根;换句话说,你没有这个感受,你可能也吃不出这其中的味道,比如我就吃不出炸臭豆腐、臭鳜鱼、榴莲的幸福感,但我知道,那些味道,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比命都重要。

那既然卤煮是北京人的一种家乡味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不得不说老北京人为什么爱吃卤煮,还有炒肝,爆肚,豆汁,炸灌肠,炸酱面,其实很简单,一个字,穷;

旧社会物资匮乏,尤其达官显贵都住北城,就更显的南城市井一些,大家都是平头老百姓,作小买卖,手艺人或者学徒,街头艺人,或者外地的货商,挑夫、力巴等等,没有太富裕的条件,也没有大把的时间,有条件谁吃下水啊,谁不想吃大鱼大肉,谁不想吃满汉全席,问题是吃不起,辛辛苦苦地挣钱养家,一个大子儿恨不得掰两半儿花;所以,北城的富裕人家其实反倒不怎么吃这些,因为他们是讲究吃的,也吃的起,要么家里就有厨子,在家吃私房菜,要么下馆子,吃饭庄子,比如涮锅子,烤鸭子,各种“楼”里,可以吃地方风味、南北大菜,而老百姓,吃不起这些,尤其是南城,老百姓比北城更多更密集,所以北城的小吃店就比南城少,现在的老店大多扎堆儿在南城;大多数老北京小吃,多是下水,或者下脚料的食材,其实就是苦中作乐,老百姓的智慧,少花钱,还得吃出点花样,是屌丝也能吃的起的,时不时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的方式,那个年代,想吃上点正经八百的好肉,多难啊,不像现在,吃牛排还得挑着吃哪个哪个部位的,搁过去,你能吃上整块儿的牛肉那就过年了。相比之下,一碗卤煮,或是一碗炒肝儿,热热乎乎,补充了所需的能量,吃完了继续干活,盯的住一整天的体力消耗;

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其实北城也不都是富裕人家,也有伺候富裕人家的劳动人民,当然也包含大量家道中落的旗人;这些人,也是因为穷,所以过不上那种大鱼大肉的生活,可是呢,也不是完全对生活品质不讲究,毕竟还是体面人,虽然手里钱不多,但也不是大街上的力巴,即使是吃这些平民化的食物,也要有所讲究,有个比较,于是,从侧面上,也提高了这些小吃的水平,促进它们不断的进行改良,从一个个普通的早点,逐渐就出现了哪些更好吃,哪些更地道的说法,宁可多走上两里地,就图他这个味儿正!日子久了,其他的店也会效仿,慢慢的就变成了相对一致的味道了。而这种味道也就慢慢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所以,说到底,北京的吃食,就好像如今总宣传的“胡同文化”,在外地游客看来,他们很独特,很不一样,所以被称之为文化,其实对于北京人自己来说,那算是什么文化啊,那就是活着,一个活着的方式,一群胡同里的老百姓习惯了的活着的方式,喘气儿,和吃炸酱面,都只是活着的一部分而已……


三元牛奶285


并不是所有北京人都喜欢吃卤煮,比如我们一家人都不爱吃!作为一种市井小吃,卤煮确实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最早做卤煮的陈氏兄弟,也就是小肠陈是做卤肉的,但因为旧社会老百姓太穷吃不起肉所以改做便宜的下水,为配合劳动人民需要里面加上了火烧,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有多好吃,而且以现在的标准看并不健康!但很多人吃的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市井文化


一直在江湖


汉族是农耕民族不会做啥买卖,回民是游牧民族,因为信仰主食牛羊肉,还会做买卖,再者汉族人,不太会做牛羊肉,所以卤煮不是说北京人爱吃,早前市井草民,只是没啥可吃的,卤煮比较经济实惠,一大锅肉,肉汤,火烧一泡,光看着就比较迎合劳苦大众的心理,现在只是一种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