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日本投降后日本女人怕遭报复,两人同嫁一个中国光棍老头

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了,虽然他的作品会以各种形式继续在世间流传,但他的离去,却也带走了一段独特的历史。单田芳生逢乱世,经历过伪满、内战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运动,曲折的人生经历背后都是波澜壮阔的历史。2010年,单田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了一本书——《言归正传》,他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譬如日本投降、长春围城等等,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

东北沦陷最早,东三省的人民饱受日伪的摧残,就连单田芳自己,也多次被日本学生欺负过。因此日本一投降,日本人及为日本人效力的人遭到报复就是难免的了,而且当时日军投降、伪满垮台,苏联红军和国军都还未进入长春,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使得报复升级。

1945年长春投降的日军

单田芳在书中写到:“我还记得那是个多雨的季节,三天两头下小雨,满街上的中国人都追着打日本人,日本军队虽然撤了,他们的家属还没来得及撤走,中国人对日本人恨透了,打日本人就是报仇雪恨。”他亲眼看到两个年轻人被十几个中国人在七马路打死,不过他听说这两个人并非日本人,而是朝鲜人。在日本占领期间,很多朝鲜人给日本人干事,中国人背后都管他们叫二鬼子,因此有人说:“二鬼子比鬼子还可恨,打死也活该。”

黄洪琼音,是溥仪御医黄子正的妻子,当时也在长春,后来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东北人急欲杀死日本人和朝鲜人,为什么东北人这么恨朝鲜人呢?我曾问一东北人原因,他说:‘你不知道,日本初入东北、九一八事变时,朝鲜人依附日本势力,害死了多少中国人。’”

日本宣传“亲善”的宣传画

在仇恨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有一次,单田芳看见一些人在他家附近追打一个日本老头,单田芳的父亲说了句“算了,他这么大年纪了,打他有啥用?”这话立刻引发了不满,有人就指着他说:“你是不是汉奸?你要是中国人哪能给鬼子求情!”幸亏围观的人群中有单田芳母亲的书迷,才使得单田芳的父亲避免了一场灾祸。

为了躲避报复,许多日本人换上了中国人的服装,但那些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人还是在劫难逃。甚至一些在东北为日本人工作的台湾人由于只会说日语,也受到了牵连。黄洪琼音称,当时人们还以是否戴眼镜或有无腿毛来区分日本人或中国人,因为当时戴眼镜的中国人而且有些人认为东北人没有腿毛。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

而在黄洪琼音的笔下,她把这些报复泄愤的行为称为“暴动”,她在回忆录中说:“但实在是杀死太多人了,日本人于是开始反击,变成了市街战,当时日本虽投降,但武器尚未被接收,还有许多枪弹、坦克、飞机,于是一动员,飞机一飞,东北人也吓到了,一时动乱才告平息,而我们也有惊无险。”

但在大环境下,日本人的处境可想而知,为了避祸和谋生,许多日本女人跑到当地人家中寻求庇护。单田芳有个邻居,是个卖切糕的“又胖又丑”的老光棍,结果日本投降后,很快被人发现有了两个日本夫人。“后来才知道这两个日本女人因寻求庇护盲目地跑到他的切糕铺,被他收留了,才免去一死。结果成了切糕铺掌柜的两个夫人。”

被遣返的日本儿童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段时间送命,但这些仇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多年来日本人侵略中国,杀害、欺压中国人种下的因果,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说书人也算是历史老师,单田芳对这段历史并不讳言,说明了他的爽直与真实比起那些否认侵略、否认屠杀的日本右翼分子,不知高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