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的错误看中国文化

孙万祥

甘肃省有两个有名的县,它就是甘谷县和渭源县。天水已有27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为了有效管辖天水故地和被征服的戎人,在圭戎、冀戎聚居中心设立圭县和冀县,作为封建社会郡县制的源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冀县,就是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今天水市甘谷县。这么有名的县却在地名方面出了笑话: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就从甘谷县城流过,有水的地方就湿润些,也就不能就叫“干谷”,现在的通渭县在甘谷县的西北,没有大的河流渭河也没有从它那通过。在起名“干谷”和“通渭”时,将现在的甘谷定名为“通渭县”,将水源很少的现在的通渭县叫“干谷县”。但是,在当时召开的“命名会”上,当时的一主要幕僚大官宣布时,给两县授名时,把两地的名子读错了,将“干谷”戴到了现在的有河流的甘谷县。可悲的是,下属幕僚都知道张冠李戴了,但没有人指出和敢指出,这样就有了今天的名不副实的地名。“甘谷”是“干谷”的演变。

从此可以看出,家长作风,皇权思想的厉害和危害。“作风”、“皇权”是一种文化的形成,文化在此时就显得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