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胎死腹中”的攻瑞计划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进攻瑞士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一种很普便的观点认为瑞士是武装中立国、全民皆兵,如果战争爆发,瑞士会在48小时之内迅速动员35万—50万人,希特勒根据参谋部所作推演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完全占领瑞士,德军将会付出至少40万人的代价,但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德军迟迟不敢对瑞士动手么,我很怀疑正值战力最强阶段德军会不会给瑞士留下48小时的动员时间。


二战爆发前,就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一天,瑞士重申了它将恪守中立的态度。而在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野心膨胀的希特勒自然不会对瑞士所谓的中立太当回事,于是他下令制定了一个入侵瑞士的计划,由C集团军总司令勒布负责。勒布亲自勘察边境地形,研究抵抗最小的进攻路线,到了这年9月,一份代号为“圣诞树”的作战计划摆到希特勒的案前。根据这一计划,德国首先派步兵佯攻瑞士北部防线,吸引瑞军主力,然后出动装甲部队迂回包抄瑞军后路,将其一举歼灭。总的来说,“圣诞树计划”就是击败英法联军的“镰刀行动”的翻版。

计划是制定出来了,但一直缺乏实施的环境,原本以为法国投降之后,英国很快会在德航空兵的打击下屈膝求和,但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英国空军还未屈服。而入侵东南欧和北非的行动也同样在消耗着德军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希特勒迫不及待的想征服苏联,客观上都分散了德国人对瑞士的兴趣,因为他们根本无暇他顾。虽然这些都是基于事实所做出的推断,但这并不表明德国人对瑞士真的毫无兴趣。

1941年7月中旬,瑞士情报机构的领导人瑞哥·梅森上校得到情报,希特勒在控制了整个西欧以后,已经打算进攻瑞士这个中立的小国了。瑞哥·梅森关于德军高层的情报是从罗德夫·罗斯勒那里得到的。罗斯勒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主义者,他在卢塞恩开了一家书店作为从事情报工作的掩护。早些年还在德国的时候 ,罗斯勒就结识了一批德军高级将领,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长期以来,这些军官冒着生命危险,向移居到瑞士的罗斯勒提供绝密情报。这些军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自己的祖国铲除希特勒和纳粹主义。

梅森上校在接到这些让人担忧的情报后,命令他的部下(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潜伏在德国南部)搜集任何关于德军部署的消息。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德军有6个师,其中2个是山地师,已经部署在瑞士边界,准备发动进攻。

实际上,希特勒的反情报机构已经为进攻瑞士做准备有一段时间了。在瑞士,每平方公里上的德国间谍数目远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间谍数目多得多。一个被称为福兰克大叔的人掌管德国在瑞士的间谍网,他派遣了1000多名间谍潜入到瑞士的工业界及政治领域。另外一个德国反情报机构的头目弗雷茨·海兰德给这些间谍配备了金钱、假身份证明、电台以及照相机等。

当这次行动变得更为现实的时候,海因里奇·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的盖世太保被调集了过来。他们的任务是挑起事端,为德国入侵这个中立的小国家找到口实。

1941年6月,也就是大间谍罗德夫·罗斯勒向瑞士发出警报的前一个月,一个瑞士铁路工人正在开往苏黎世的火车上查票。在一个叫威恩费登的地方有10个人登上了火车,他们分两个车厢就座。就在一瞥之间,目光犀利的铁路工人发现了可疑之处:这10个人都拿着同样的褐色帆布包。在下一站,工人将自己的疑虑报告了警察。

梅森上校立即组织警察进行严密的搜寻。两天以后,带同样褐色帆布包的9个人被抓了起来,有7个是德国人,2个是瑞士人。每人兜里都有500法国法郎(合115美元),帆布包里有6磅炸药,有手枪、几百发子弹和各种匕首。

在严厉的询问下,9个人中有一个招认,这个小组是专门来瑞士搞破坏的,主要目标是炸毁设在奥特福的瑞士军队的火药库以及在斯普瑞特、比莱、卢塞恩和培耶来的瑞士空军的机场跑道。

3个月以后,1941年9月4日的凌晨,一辆有红十字标记的汽车停在了瑞士的一座公路铁路架桥下,桥上是安内斯——拉瑞铁路,这条铁路穿过一个深深的峡谷。一些人从车上跳下来,钻到车厢里的篷布底下忙活起来。

与此同时,另外几个人在桥墩下埋下了200镑TNT炸药,然后汽车开走了。3个小时以后,一声巨响,整座桥被炸塌,掉进了峡谷。这座桥是瑞士军队反击敌人时的必经之路。

除了破坏瑞士的主要交通,德国情报部门还为瑞士这样大小的弹丸之地编写了一本长达85页的册子,命名为“瑞士军队手册”。如果希特勒不打算进攻这个人口不到500万的小国,他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做这样的事。

而在1941年,德国间谍机构对瑞士一直实施人海战术,每失踪一个德国间谍(梅森上校和他的同事逮捕了许多),就至少有5个间谍来代替他。那么多的德国人住在瑞士,以致瑞士有了国中之国。巴塞尔这个连接瑞士、法国和德国的国际性城市成了纳粹间谍渗透到瑞士联邦的跳板。许多德国间谍化装成铁路工人混过边界,潜入到瑞士。

这就是1941年7月中旬的情况,德军的6个精锐师正虎视眈眈地驻扎在瑞士北部边界,同时,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层出不穷。很明显,所有这些都是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为什么希特勒没有像消灭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这些小国那样发出进攻的命令呢?其实瑞士的情况还真远非这些小国所能比较,瑞士虽然号称中立,但在二战中,瑞士对德国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暧昧的。在经济上,德国一直是瑞士最大的贸易伙伴。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瑞士还拒绝帮助受到迫害的犹太人,瑞士当局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战后,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而最关键一点就是,在德军精锐布署在边境前一个月,苏德战争就已经爆发了,东线战场的黑洞使希特勒已经舍不得将这宝贵的6个师和大量作战飞机消耗在瑞士这样的小国了。连德军北非军团与英军苦战急需增援之时,希特勒尚不肯为隆美尔提供哪怕两个师的增援,又怎么可能在尚有利用价值的瑞士去新开辟一条新的战线呢。也许,瑞士能够免于纳粹这架战争机器的蹂躏和敦刻尔克希特勒停止进攻的那个神经质般命令一样将成为二战之中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