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望月怀古,你觉得中华古诗词正在离我们远去吗,为什么?


古诗词从来没有远走,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浓浓的相思之情传于千里之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心地希望古诗词能够天长地久,光照千秋。“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月曾经照今人”,古诗词点亮了人生的美丽,融化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国学的兴盛,诗词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宣传了古诗词,影响力巨大。如今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开始背诵古诗词了,比如《儿童唐诗三百首》,七八岁的孩子,古诗词就能背上几百首。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和创作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多了,诗词呈现了一片繁荣。君不见,平台上到处都是绝句、律诗和词。虽然大多数诗词的水平不是太高,但这至少说明了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平台上高手如云,我觉得个别的优秀诗词完全可以媲美古人,只不过缺乏推广渠道和宣传手段,不被大众所知而已。

诗词从来都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生活中有人喜欢通俗歌曲,有人喜欢古诗词。即使是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也十分喜爱古诗词,习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称颂。又比如第三季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本身是一个外卖小哥,却在工作的间隙,抓紧时间学习诗词,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

每每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年少痴狂,苦读唐诗宋词,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人生乐趣。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觉得人生太美好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道当时是寻常”。生活里,经常听到别人引用古诗句,感到特别亲切。一个老师,望着天上的彩云,不自觉地说出“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个美女,观赏者牡丹花,随口吟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词从来没有远走,诗意的人生是所有人的追求,独守内心深处的那片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落日黄昏,一杯咖啡,一卷诗书,静静地咀嚼人生的美好时光……


层城鵷雏


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文学,虽然古诗词离我们的年代有些久远,但它从未远去,一直在被传承,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们的脑海中会闪现很多的诗词,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古诗词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基因,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无论时代如何变,古诗词必将一代又有一代的被传承下去。


我们追求美好的爱情,真挚的友谊,温暖的亲情。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些情感,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都不会改变。古诗词蕴含着人的某些共通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不会随着时代而改变,哪怕已过千年,依旧能撩动你我的心。

当你读一首古诗词时,只要你有情感的波动,古诗词就存在于你的心中,从未远去。


阅读与思维


留小诗《秋望》一首,古诗今意就在身边。

节令金波伴菊黄,轻吟古词心悠然。

春播沃土万粒籽,秋实稻花四野香。

不恋東篱南山趣,喜观樵苏粮满仓。

丰盈盛世长安泰,五星中华利東方!




塞外失马翁


正如月亮,虽然我们每个月都能够见到月亮,其实月亮正在与地球渐行渐远。与此相同,古诗词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悄悄的,毫无声息,就仿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套用一下网络热语,古诗词远离我们,甚至连声招呼都不打。

一、古诗词远离我们并非今日始,而是自诗词出现以来,一直常态化的进行着。唐代是诗的鼎盛时期,宋代虽然不乏诗的佳作,但种种迹象表明,诗不再占据统治地位,而大行其道的则是宋词。再后来,词也步诗的后尘,于是,出现了元曲和明清小说,当此时也,诗词已不再是大众化的文化现象,而成为小众,成为经典。

二、而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或多或少弱化了精神文明的追求,快节奏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现代人只看工具书专业书,无暇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运用经典。由此可知,现代人和古诗词的距离可谓大矣。

三、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使大改造,大建设,大开发顺利实现,欢欣鼓舞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也令人触目惊心。山不再那么蓝,水不再那么清,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画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情,荡然无存。好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激发和触动诗人灵感的外界事物,要想写出绝美好辞,难道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吗?


吾论魏晋


我是不太会远去,无论写的怎样,总会来上两句。拙作一首

〈七律〉中秋/平水上平四支

相约中秋应有期,今朝白发染青丝。

菱花打理心思乱,对镜梳妆月色宜。

杨柳梢头风已静,霓虹灯下影迷离。

衷情小院忘忧草,感念西窗剪烛时。


建中141928143


人们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文化传承被淡化了。物质成了人们的追求,精神文明被边缘化了。这需要国家的引领和倡导,对文化既精神文明要大力发扬,重拾道德传统。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对传统道德大力褒奖,让那个古老文明的道德传统重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