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吗?西汉大战匈奴十几年,飞将军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

直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兵压境,大将军卫青于漠北大败匈奴伊稚斜单于;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左贤王,封狼居胥山,从此“漠南无王庭”,彻底地解决匈奴之患为止。

剧照卫青

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和几次的大仗硬仗洗礼,此时的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沦落凋零,甚至于使汉人曾闻之色变、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人终于也唱出了悲凉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些无不印证了汉武大帝的绝世武功。马蹄声起,马蹄声落之间,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耀武扬威的军事匈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歌可泣也。

剧照李广

提到李广家族,可谓是中华几千年的赫赫有名的将星家族,据说李广的祖先是曾击败过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王”的主谋)秦朝名将李信,李广家族也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到了后来,连唐高祖李渊也自称李广后人(李世民善于打仗也有了合理解释),甚至于诗仙李白都说自己是李广之后,可见飞将军李广的巨大历史影响力。

然而,李广如此之大的名号,更有如此影响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居然还是落下了“李广难封”的历史悲剧,出身高贵的他与出身低微却能“幸封”的卫青相比,简直就是千百年来“怀才不遇”的代表性符号,身后留下了多少和他同样命运的文人骚客的慨叹和咏诵,不绝如缕。

而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又能让我们看到了“李广难封”的深层密码,除了他性格中的高傲自负、偏狭好斗令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判断常常有误。最重要的是,除了箭术精奇、打仗勇猛,他没能表现出太多的雄才大略,有心的历史研究者,还曾给出这样的一组关于李广的战斗数字:“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然而进攻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而诗人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点出了历史的宿命,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盖棺定论,在西汉那种严格按照“无功不得侯”祖制的时代,李广的个人悲剧早就可以预见,甚至于是昭然若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