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日本就敢挑衅苏联,为何苏联没有一口气灭掉这个后顾之忧?

二战初期,也就是1939年,日本为了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挑衅。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在诺门坎爆发了一场战役。尽管最终结果以日军失败结束,但是苏联没有趁热继续端掉这个后顾之忧,直到二战最后几天才对日宣战,为何苏联不一口气解决掉日本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二战时日本在欧洲的盟友——德国。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苏军遭到大清洗运动,很多擅长打仗的高层军官被处决,这使得战争初期的苏军并没想象中那么强。苏德战争初,苏联迅速损失上万千军队,直到莫斯科之战后才开始了绝地反击。

本来苏联在二战中的态度就是八个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不断挑衅自己的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是这个原因。而且,苏联在诺门坎战役中本着“弹药不花钱”的态度,对日军展示了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次性就将日本吓住了。要不然,日本也不会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不选择跟德军夹击苏联,反而南下跟美国叫板。

而且,二战初期的苏联跟德国之间还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跟在德国后面喜滋滋地瓜分了波兰。斯大林本以为德国是不会进攻苏联的,却没想到,猝不及防的苏德战争几乎将苏联打得灭国。此时的苏联只会跟德国死磕,至于日本只要不主动骚扰,苏联也不会浪费精力。

在德国战败时,苏军主要部队还在欧洲战场,也不急着向日本宣战。更何况,斯大林也很乐意看到美国在日本身上消耗更多的军队和物资,最后苏联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不过原子弹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苏联的计划,只得在二战最后时刻出兵日军,好换取一些功劳。战后苏联也想分割占领日本,但是功劳太小,被美国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