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心步GE后尘!

GE:一个由大发明家爱迪生创立、曾经市值全球第一,一个拥有126年历史的百年企业,终于退下神坛,漫长的光荣史好像走到了尾声(尽管他还是一个年营收额超过1221亿美金的超级巨无霸企业)。

2017年6月12日,GE前任CEO杰夫·伊梅尔特在服务16年后退休,退休当天,GE股票大涨。这个曾经以职业经理人闻名于世,曾经培养出最令人仰慕的商界领袖的黄埔军校,今天却“被”用这样的方式谢幕。在杰夫之前,包括杰克·韦尔奇——曾经的全球第一CEO,和他之前的六任领导者,每一位都是其所在时代最优秀的经理人。

2018年6月19日,GE自1896年进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来,坚守了逾百年的行业老大地位终于不保,因业绩表现过差被踢出局了。

2018年,GE债券评级为A2,从2001年的AA下跌了五级,并且交易价格与Baa评级一致,高于垃圾一级。

2018年,GE的市值勉强超过1500亿美元,从2001年的4000亿美元蒸发掉了三分之二。

2018年6月26日,GE公布业务战略评估结果,未来将聚焦于航空、发电和可再生能源三大板块,力争成为一家业务更精简、实力更强劲、技术领先的高科技工业公司

在我们分析GE近年来发展历程和失败原因时,基本可以找到以下几个线索:

1、 美国市场环境从牛市转向熊市:1980年~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二十年大牛市时期,GE市值从1981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0年的4000亿美元;而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1年911遭恐怖袭击,2008年金融危机,接着就是数字化革命带来的高科技企业大发展的时期,GE掉队了。

2、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缺少研发技术的长期投入,如电力业务一直未见增长。

3、 机构臃肿,经营成本太高。

4、 CEO和经理人的战略失败,资本运作的金融业务,并购或收购,大部分是失败的手笔。

今天,我拿华为跟GE作对比,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让我们看一下2017年的华为跟1981年的GE的横向比较表,也是一张时光穿越比较表。

时光穿越比较表

从上表就可以看出:华为与GE除了基本业务的服务内容不一样,其它的相似度有多高?!有多严重的重叠度?!在GE的衰败原因中,华为有几条?!

我尊重现今国人对华为的高度评价和崇拜,也欣喜华为所取得的了不起的业绩。华为经过三十年的奋斗,俨然成为通信行业的老大。

人们看到的多数是漂亮的年报数字。无论是经营业绩和品牌,华为已经成为国家的英雄,国人心中的偶像、企业争相学习的楷模。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危机,也许华为内部不乏自知之明之智人,华为的高速增长已经掩盖了华为的很多内部管理问题。今天的华为同上世纪80年代的GE几乎是一模一样,官僚盛行,大企业病严重。

比如:

官僚作派、形式主义,浪费时间,无聊数字满天飞。层级众多:无数个管理者,无数个管理层级,错综复杂,无数个名头,懂华为的人都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各层级经理只对上不对下。部门壁垒严重:华为部门墙超厚。无数个毫无意义的表彰大会,评出的杰出员工是被领导会意轮流坐庄的结果,可笑至极。不懂的外人以为是个荣誉,内部人都知道,那只是个笑话,拿奖金的依据。员工工作激情难以寻觅,太多的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低,被动地履行领导分配的职责。太多的管理人员,真正做事的人还要应付无数个管理者的质询。需要改变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更多是需要改变员工的态度。面对变革的态度:理智上是同意和支持的,但是感情上、行动上面临重重困难和阻碍。

……

而立之年的华为,如果核心业务的长期竞争力不能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陷入困境,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当公司失去竞争力时,公司员工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二十年前杰克•韦尔奇曾预言——“官僚体制已经没有生命力。未来的公司组织将会是无层级、无边界的,是一个由更多的电子技术、更少的人员进行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各种信息将变得更加透明。再也不会有某位领导能一手遮天,使偏于一隅的办公室拥有巨大权力。” 今天,预言已成为现实。

当下的华为,需要的是一个“大刀阔斧”的变革者,不是什么中庸改良派,更不是什么谋略家,一个像杰克•韦尔奇那样的变革家,也许还能再次延续二、三十年的辉煌和两位数的业绩增长。(至于Jack 在对金融业务的扩张,对接班人选拔上的功过暂且不予评价。)

事实上,GE是第一家在主流业务还很健康和盈利的情况下,开始大规模进行调整以增强竞争力的公司。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GE , 看上去业务太良好了,太强大了,盈利太高了(跟华为何其相似?!)

, 根本不需要进行什么结构调整。1980年的GE,销售额250亿美元,净利润15亿美元,6% 的净利润率,财富500强企业中的第十大公司,盈利能力排名第九。

于1981年愚人节接管GE大权的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抛弃官僚主义,将大公司改造成像小公司一样的公司,打破壁垒、重建文化。他从第一天加入GE就差点被这种官僚风气逼走,所以他要对公司进行硬件加软件的变革,改变经营目标和理念,同时改变公司文化,只有将软硬件结合起来,才能使公司更上一层楼,成为在精干、高效、成本控制、全球化经营等方面数一数二的企业。

Jack上台后的作为有:

搭建团队,建立内部的强有力的支持核心。变革吹风,营造全新的工作氛围。废除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会议,授权到一线。树立典型变革案例。制造英雄,不断传播成功案例,传递他管理的信号,他想要的远景目标、经营理念、公司文化和精神是什么样子。变革之初,让整个公司充满“混乱、焦虑和困惑”,公司上下感到紧张,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紧接着关闭工厂、辞退员工。同时提升“软”价值,投资在员工福利上、健身中心、宾馆、会议中心,培训中心。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让最优秀的人得到最优秀的对待和服务。实施人才战略。变革的发生是因为你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促使变革发生。先是人,接下来才是战略和其它事情;更多的外来人,才能够打碎既有的官僚体制。Jack找到了很多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和追求的人。

多年后当Jack面对MBA同学询问“在担任CEO的头几年最后悔的事情”时,Jack的回复是“行动时间拖得太长”。打碎玻璃需要更快速、更强硬一点。

今天,华为面临着内外交困的风险和压力

外部环境:竞争仍然激烈,既有来自美国的修昔底德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来自新技术的快速发展。5G尚未商业化,运营商业务增长停滞,消费电子终端手机行业也不再像过去十年高速成长。不管是来自运营商还是来自消费电子的竞争对手,他们拼的都更猛烈了。

内部困境:任老板已来夕之年,老人家还能控制华为多久?不管是“公主”即位或是其它能者贤人,继任者是否具备战略企业家的眼光、格局和魄力?同时,还有既得利益的老臣子们,是否能够服从和接受现实、拥抱新时代的变革?

再加上一大堆的管理问题。对标同一时空下大洋彼岸的美国优秀知名企业:员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工作务实,响应即时,行动快速,管理高效;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透明分享的信息、快速沟通,团队作战和群体决策。以营销见长的华为,离那样的管理,还是挺远的……

如果在麻烦到来之后再对陷入困境的公司进行整顿,其代价极其高昂,甚至更加痛苦。在财务状况还良好时,离开的人可以得到优厚的补偿,而且还能找到新工作; 在行业已经过时却陷在最后一家裁员的公司里,员工连工作的机会也找不到了。

喜欢讲战略和谋略的华为,从战略角度,你还是忘记昨天取得的成功,向自己开炮吧!

我无比赞同杰克•韦尔奇说过的话——“当一个机构内部的改进低于外部变化的速率时,离公司关门的时候也不远了。”

华为,希望你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成为中国第一家愿意积极主动变革、紧跟时代的百年企业;否则,GE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