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冷静!

华为,冷静!

中国正在计划实行中国制造2025,德国也在规划未来的工业4.0,大家都处在一个新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的关键时刻,面对这种局面,安邦的建议是,中国一定要“弃小取大”,积极加入产业秩序重组的过程,参与到新的市场规则的制定过程,放弃战狼一般的不理智的情绪。

《每日经济》 5649期

特约主播:王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占据了各大媒体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上周的中兴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安邦智库在此前也不断的对该事件发布谏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01

华为和中兴在美国遭受滑铁卢

不过,掩盖在中兴事件之下,华为最近在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众所周知,华为近年来相比中兴发展更为迅速,旗下的麒麟海斯系列SOC,也大范围的组装在自己的手机上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5G领域,华为更是掌握了领先的技术优势,被外界看作是制定5G标准最有力的竞争者。拥有如此多光环的华为却折戟美国市场,其背后的竞争因素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研究华为未来应该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贸易战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实早在上月,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就停止销售华为智能手机,如果用信息分析的方法继续回溯,在今年一月,华为与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的签约计划也因为所谓的“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被终止,近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在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的场景中,首当其冲的潜在“受害者”就是自中国出口的半导体,电信设备和电脑组件。

华为和中兴在美国遭受滑铁卢,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看作是美国正式关闭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进入自己市场的大门。尽管过去几年中国厂商为了寻求突破曾经做出过巨大的努力,但是以目前来看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在短期内似乎已经铸成。

02

华为突然宣布告别美国!

在事件发生之后,国内媒体的情绪似乎也影响了华为轮值班ceo徐直军,在他看来,有些事情不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与其无法左右,不如不理会。放下了反而轻松。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上周解雇了5名美国雇员,其中包括美国政府首席联络官普卢默。

外界猜测这与美国最近的贸易纷争有关,有市场人士分析,在华为未来的规划中,美国市场将不再出现。

在美国开始对华为发难之后,战狼般的反美情绪又一次毫无意外的占领了中国舆论的半壁江山,而这就如同之前的中兴事件一样,并不是安邦所乐意看到的。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如今华为的困局其实并不稀奇,在安邦看来,在中国之前的十年里太多的赶超型国产化孕育了太多的问题,以华为为例,它过多的关注了最终结果的高大上,忽略了在基础领域的创新和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5G都是全球领先的科技项目,像华为这样的公司都十分愿意涉足,但是元器件半导体等还是老样子,虽说在手机soc自主设计领域小有建树,但是制造封装还依旧需要依靠国外厂商,导致最终工艺相比高通苹果还差一截。

03

闭门造车还是积极面对?

那么未来的华为应该怎么办呢?是像主流媒体所建议的那样彻底放弃美国市场,来一个闭门造车么?

作为独立智库的安邦咨询在目前对社会上这样的看法不以为然,在安邦看来,作为一个业务全球化的公司,华为对进入美国市场应该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要超越一、两届美国总统任期来看这个问题,不能轻言放弃美国市场。

当前的大形势下,华为的确很难在美国市场短期取得突破,但不等于未来不能进入美国市场。保持进入美国市场的准备态势,同时在美国以外市场寻求深耕,这对华为可能更为明智。

其实安邦这样的建议不单纯的是应对这次中兴及华为的事件,从经济历史角度来看,现在世界处于新的产业秩序重组的关键时刻,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而不是遇到问题就关紧大门,更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成为旁观者。技术进步总是会推动产业秩序重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中国正在计划实行中国制造2025,德国也在规划未来的工业4.0,大家都处在一个新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的关键时刻,

面对这种局面,安邦的建议是,中国一定要“弃小取大”,积极加入产业秩序重组的过程,参与到新的市场规则的制定过程,放弃战狼一般的不理智的情绪。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此次事件中如此强势,从侧面说明美国并不十分需要华为,在智能手机方面,苹果和三星很难超越,在通信设备方面,则有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竞争。要进入美国市场,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华为真正需要的,还是在产品上作出突破。

如果我们对此次事件进行冷静分析不难发现,华为这件事情的背后,有华为市场声誉的问题,也有竞争对手的问题。三星和苹果都因为在中国市场的遭遇,而希望看到华为结束在美国市场的生存。实际上,市场总是对等的,你能做的动作,别人也能做,我们不必反应过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