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宠姬为废掉太子,所用招数:日夜哭闹,却不敌大臣奇招:口吃

刘邦宠姬为废掉太子,所用招数:日夜哭闹,却不敌大臣奇招:口吃

刘邦是我们历史上所熟悉的皇帝,他的相关故事,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津津乐道。其中他的皇后吕后与宠姬戚夫人之间争斗的故事,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她们之间的争斗充分地体现了皇室后宫争斗的残酷,她们之间的争斗堪称历史上后宫残酷争斗的代表作。当然争斗的结果是戚夫人完败,被吕后执行了最残忍酷刑“人彘”,残忍的程度小编都无法描述,看官们有兴趣了解“人彘”的请自行查询吧。

关于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争斗除了争宠之外,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各自的儿子能否当上未来的皇帝之位,在这个问题上是她们在后期争斗的主要原因,也是决定了她们未来的生死之争。她们也就各出奇招,来讨好刘邦,决定太子之位,所以吕后与戚夫人之间争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太子之争。

虽说当年刘邦已经立了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戚夫人靠着自己年轻貌美,而吕后人老珠黄,获得刘邦的宠爱,史称“宠姬”。所以戚夫人就利用刘邦的宠爱,在太子问题上,想让刘邦废掉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新太子。在换立太子问题上,戚夫人的招法是向刘邦哭诉哭闹。

据历史记载,因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所以经常带着她到处出游、出征、巡防等,总之就是去那里基本上都会带着戚夫人。在汉朝建立后,戚夫人就开始经常设计各种场景,当着刘邦的面前哭闹,哭诉让刘邦把刘盈从太子之位撤下来,换立自己的儿子如意。刘邦听后,心生爱怜,有所心动,要把刘盈的太子之位给废了。

刘邦心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刘盈的性格与自己相反。众所周知,刘邦得天下,就是有一股狠劲,反对妇人之仁,而刘盈却是天生软弱、仁慈。刘邦担心自己艰苦打下来的江山毁在软弱仁慈的刘盈手上,担心刘盈根本就驾驶不了整个朝廷。反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却与刘邦性格相似。所以结合在戚夫人的哭诉下,当时刘邦是想另立新太子的。

刘邦自己拿捏不准主意,就去征询朝廷大臣们的意见。毕竟,换立太子事关国家的前程命运,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没想到的是,群臣极力反对,都为刘盈太子求情。其中御史大夫周昌更强烈争辩,要刘邦不要更换太子。当时,刘邦也很恼火,大声的问周昌为什么不能换立太子。这位御史大臣周昌,平常说话就结巴、口吃。

在这种氛围下,显得很激动,一激动结巴就更严重,终于憋了半天,结结巴巴说:“臣口吃,不善言语,但就是不能换太子,如要换臣决不遵命”,短短的一句话,讲得断断续续,加上周昌的激动劲。反而把刘邦给逗乐了,原来紧张的君臣对话,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刘邦也就在轻松的氛围下,放弃了换立太子的想法。据说后来吕后还特意跪地感谢周昌,说如果没有周昌的话,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就被废掉了。

所以在换立太子的问题上,戚夫人的哭闹之招,最后败给了大臣周昌的口吃毛病上。如此看来,有时口吃的劣势还有可能变成优势。当然,刘邦最后是不是真的因为周昌的口吃,才决定不换立太子的,我们无从查证,但周昌的口吃确实在当时的氛围下取到了关键的作用。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本文可关注《随手看历史》获取更多的历史文章,欢迎转发、收藏本文,谢谢大家阅读,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