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为何不效仿汉武帝临死之时的做法杀了慈禧?

豪哥杂谈




咸丰没有一口否决,内心还是纠结了一把,最终还是不忍下手,但他也深知肃顺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所以他对身后之事做了一番精心的布局。

一方面,咸丰遗命八大臣尽心辅佐幼主载淳,即同治皇帝,赞襄一切政务。另一方面,咸丰对后宫事宜也进行了安排,向慈安太后授予一道密旨,大体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凭借着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就骄纵放肆,违制越度,有不法的行为,你可以按照祖宗的家法,对其进行处置。

不难看出,这道密旨无疑是为慈禧量身订制的,是悬在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然,也有人质疑这道密旨根本子虚乌有,是一些博人眼球或是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野史小说凭空杜撰而来的。



这是一桩历史悬案,密旨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还真不好说,我个人倾向于有。分析一下咸丰对身后之事的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制衡,避免一家坐大。他遗命八大臣辅政,同时又向两宫太后各赐一枚“御赏”和“同道堂”的印章,八大臣拟旨必须加盖两宫太后的印章方可生效,双方互相掣肘节制。

按照这个逻辑,咸丰向慈安太后授密旨是完全有可能的。慈安虽贵为六宫之首,地位在慈禧之上,但她毕竟没有生育皇子,一旦咸丰驾崩,载淳登基,母凭子贵,慈禧必将威胁到慈安的地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自古以来权力的通性。

基于对慈安的信任,对慈禧的猜疑,同时也是对两宫太后性格的笃定,咸丰专门留了这么一招后手。虽然咸丰的名声不怎么好,给人的印象也比较懦弱无能,贪图享乐,但他对于局势的判断和分析以及身后之事的布局还是可圈可点的。



可惜,布局计划是一回事,执行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后来慈禧凭借百变大咖秀的演技,成功骗取了慈安的信任,使其将密旨焚毁,至此慈禧身上的封印彻底打通,她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转权力游戏。

我认为咸丰对于慈禧的感情是复杂的,可以说一边爱着,一边防着,他不是没有想过效仿汉武帝的做法,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温和的方式解决外戚干政的隐患。究其原因,还是他的性格所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风格。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所以咸丰为什么要杀慈禧?咸丰不但不愿意杀慈禧(彼时还只能叫懿贵妃),并且在身后的权力格局中,特意给慈安和慈禧这两人一定得权力空间。

我们知道咸丰驾崩前给唯一的儿子同治安排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但是按照清朝的”祖制”,顾命大臣通常不超过4个,通常是两位皇室亲王,两位阁老(满汉各一)。但是咸丰给同治安排了八位,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这里面恰恰还排除了鬼子六奕䜣。同时规定了这些辅政大臣只有阁权,最终的朱批权是放给皇后慈安和懿贵妃。慈安拿着“御赏”印,懿贵妃拿着“同道堂”印,必须这两个印都盖上,奏折的批复和圣旨的发布,必须要同时加盖写两个印章才有效。


从这个安排上,说明了一问题,那就是咸丰刻意安排给慈掌权的最完美权力格局。

原因很简单,顾命八大臣名义上宰辅一切朝政,但是所有事情的决定权却在两位太后的身上。到关键是慈安不识字,而且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但是慈禧却不同,不但本身自己识字有天赋,而且他是经过咸丰长期培养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处理政务的经验。

清朝从建立之初,就处处防止后宫干政,防止外戚专权,防止宦官专权。所以无论对后宫还是对太监斗有严格的约束。然而这一切被咸丰打破了。而长时期的皇帝乾纲独断,反而有个后宫穿插一下,大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存在。

然而这种权力格局之下,任谁也阻止不了慈禧专权独大了。

而载垣、肃顺等人根本没有认清问题在哪里。所以他们做鬼也内想到自己会被一个懿贵妃给杀了头。

然而顾命八大臣和后宫之间得矛盾,竟然是由一个在男人眼里小的不能再小的问题引发的。

那就是肃顺身为内务府大臣,负责咸丰木兰秋弥的一切行程上的衣食住行。但是咸丰一死,咸丰的后妃们就饿了肚子。连慈安都只能喝豆浆充饥,肃顺自己却有食担,供御酒肉。


为什么回出现这个情况?原因是外臣不能私进后宫膳房。咸丰在的时候因为要供应咸丰的吃食,所以后宫的一并供应了。结果咸丰死了,供应御食的就撤掉了,肃顺以为后宫有自己的膳房,所以也用不着自己操心。结果就整漏可,回程的时候,连太监宫女都有得吃,唯独后宫没得吃。

这事情在肃顺等人眼里,赔个礼道个歉,这事就过去了。但是在慈禧心里那就是根刺。大行皇帝刚死,你就整这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以后那还了得?究竟是何居心?


所以”辛酉政变”,小叔子奕䜣取代了顾命八大臣,来替慈安和慈禧打工;而自己儿子死后,扶植了侄子光绪上位后,光绪10 年(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所以慈禧有自己奋斗的成分,但是根子上其实就是咸丰给她开的口子,她才有机会专权近半个世纪。

而汉武帝之所以”杀母立子”,主要原因是西汉自吕后以来,后宫专权的传统对刘彻造成的心理阴影。


瞎老太太窦漪房专权三代,给幼年的刘彻造成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窦太后对小儿子刘武的偏心,一心要汉景帝刘启把皇位让给刘武,差点引起内乱。甚至连刘彻继位之后,窦漪房仍然霸占着虎符,想擅自废立刘彻。


所以刘弗陵年幼,而钩弋夫人才20几岁,如此”母强子弱”的状态下,钩弋夫人很有可能就像当年的吕雉和窦漪房一样长期后宫干政,而赵家的外戚将会布满朝廷,最后像诸吕一样,为祸大汉!

而咸丰没有这种顾虑,毕竟清朝开朝以来,未有一位后宫如此专权干政。


炒米视角


杀慈禧有个毛用?慈禧是皇贵妃,又不是皇后,皇后还在啊,

你看到慈禧斗赢了慈安,就觉得如果杀了慈禧就可以解决问题,问题是,如果杀了慈禧就可以,谁敢说慈安不是慈禧一样垂帘听政?

如果杀了慈禧,八大辅臣不会像顺治当年留下的四大辅臣一样?亦或者像霍光一样,同治帝不明不白的死了,立一个三岁的孩子做皇帝?

杀了慈禧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没有慈禧,也会有慈安,没有她俩,还有恭亲王、还有八大辅臣,能威胁皇权的势力多了去了。

慈禧怎么说也是同治帝的亲生母亲,其他人要玩同治帝可不会念一点感情的,

古代帝王为什么喜欢用外戚?喜欢给皇后权力?只有外戚的权力来源是皇帝,他们只有维护皇权才能拥有权力,慈禧就是这样的角色,只有同治帝是皇帝,慈禧才有权力,所以慈禧肯定会维护统治的权力。

咸丰帝临死前,留下遗旨,新皇帝的圣旨只有加盖慈禧慈安两宫的印章才有效,目的是什么?显然怕八大辅臣篡权了,

所以咸丰对慈禧慈安的信任肯定大于八大辅臣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看。

1,汉武帝晚年太子据因为巫蛊事件自杀,也让以太子为首的卫氏集团全部倒台,让西汉的政局引起了一场风波。后来汉武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发出了《罪己诏书》,并修建了“思子台”怀念前太子据。

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生幼子弗陵。汉武帝驾崩时,将钩弋夫人赐死 ,汉武帝怕女主乱政,立子杀母,这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看一下西汉的历史就知道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原因了——吕雉。因为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就曾乱政,还几乎把刘邦的子孙赶尽杀绝,汉武帝有所顾虑是正常的。

虽然汉武帝开创了“立子杀母”,在他以后即使是两汉都没有再效仿。只是到了北魏时期的鲜卑人开始效仿,历史上有名的冯太后就不是 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而清朝的国策是后宫不能干预朝政,咸丰以前后宫的嫔妃除了孝庄皇太后没有强势的女人,而孝庄皇太后却是一个辅佐了两代君王的贤后。在同治继位时,慈禧的位份也只是贵妃,还有皇后慈安可以依靠。

从这两方面看,咸丰并没有理由要效仿汉武“立子杀母”。

2,自古以来,外戚常常是危害朝堂的罪魁祸首,但“权臣”对政局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比如魏晋时期,权臣司马氏就直接窃取了曹魏的政权,而隋文帝杨坚也是北周的柱国。 康熙八岁继位时的四大辅政大臣,也是在不久后就出现了鳌拜的专权。

咸丰帝就那么放心的把江山和妻儿老小交给肃顺他们吗?要是那样他就不会给两宫太后权利了。纵观历史,权臣要比太后更可怕。其实帝王之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制衡。



即使权利没有落到慈禧手中,那八个辅政大臣也都是各怀鬼胎台,无休止的权利争夺,结局不一定能好到哪去。南北朝时就是因为西晋的内乱才让北方的游牧民族趁势南侵出现了“五胡乱华”,差点让整个华夏文明覆灭。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叶子写实


我不是学历史的,所以无法讨论此事的外部环境及政治因素,但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生平性格来探讨一下。

汉武帝在位54年,在此期间,他开创先河,立下不朽之功。对内削弱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南征北战,开疆扩土。政治、经济、文化百花齐放,建立不世伟业。可以说汉武帝敢想、敢干,言必行,行必果。成功的人生又会反作用于他的性格,再加上权利的加持,使得他变得更加自信自我。

反观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起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等等。空有救国志,却无处寻良方。长期的挫败,必定会造成他性格的优柔寡断与退缩不前。

现在亦是如此,事业有成的男人大多意气风发,行事自信果敢,一事无成的必定窝窝囊囊,整天畏首畏尾,又怎能做出杀伐果断之事!

汉武帝:想到就干,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咸丰帝: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立子杀母”,世上又有几人可以做出此事?我是不能,你能吗?


银河系公敌


首先搞清楚汉武帝晚年是“”杀妻立子”而不是“杀母立子”不一一细说了。窦太后一死,武帝独掌大权。在位虽有外患但无内优。清咸丰帝就走了霉运,处在内忧外患之际:内,爆发了轰轰烈烈太平天国运动。外,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临死之际“两宫辅幼,顾命八臣”。谁能想到慈禧说服慈安联合“鬼子六”除了顾命八大臣,又迫害慈安死,中国的封建帝王从此无实际权力。咸丰帝如果能猜到慈禧有如此心计,恐怕早就杀之了!


领略非洲风情


一方面为了对抗宗室和朝廷方面的压力,保护自己儿子的帝王之路,另一方面,没看到慈禧有那么大的野心,谁能想到她以后会把持朝政,成为大清的罪人。不过,清朝末期已经很落后了,犹如将死的骆驼,如果没有慈禧,也许能拖的更久,但是慈禧加速了这个帝国的灭亡,推翻了封建社会,才有了如今的新社会。